Quantcast
Channel: 看得透又看得远者prevail. ppt.cc/flUmLx ppt.cc/fqtgqx ppt.cc/fZsXUx ppt.cc/fhWnZx ppt.cc/fnrkVx ppt.cc/f2CBVx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548

江棋生:刘亚东主题演讲之我见

$
0
0
在“我们还缺的到底是什么?”这个焦点问题上,我要坦率地说,刘亚东的三条回答均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
在我看来,刘亚东的第一和第二条回答将问题归结为古代传统的差劲和韧劲,并没有切中肯綮。只要看看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就能明白这一点。就“缺乏科学武装”而言,同样自古以来没有科学传统的日本,为什么现在能在科学的指引下使技术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就“缺乏工匠精神”而言,日本传统文化中匠人的地位也相当低贱,为什么日本工匠精神现在闻名世界?显然,在科学东渡已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仍缺科学武装和工匠精神,其板子不应打到祖宗和传统头上去,而应问责今人在建构激励知识和技术创新制度上的缺失。
现代日本的创新能力,不是来自基因传承,而是由良好的体制和制度源源不断地激励出来的。其工匠精神的培育,则离不开对人的等级贵贱观念的逐步摒弃,离不开对创新、精造的不断追求和突破。古代没有四大发明的日本,现代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三角插头,第一张光盘,第一只石英手表,第一台录像机,第一台液晶电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等等。由路透社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中,日本有40家企业入围,力压美国的35家而高居榜首。祖宗和传统比中国强不到哪儿去的日本,以其良好的体制和制度保障思想自由,尊重知识产权,播扬工匠精神,这是别人卡不了其脖子的根本原因。
思想自由是创新之本。棒喝思想自由,强行高度统一,就是对创新的釜底抽薪。这本来是常识,不是问题。可是,当代中国偏偏有一些人,把思想自由视若洪水猛兽,为此不惜和《国际歌》大唱反调,大筑牢笼关住思想。此外,还大费心力,动用维稳经费和“工匠精神”构建网络柏林墙,屏蔽谷歌搜索引擎和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这就成了大问题。中国的科技攻关者既不得“妄议”,又愣是用不上领先和卓越的谷歌搜索,而只能靠热衷于拉广告、按付费排名的“百度一下”,这是一幅多让人添堵和闹心的图景啊!事实表明,中国的问题首先不是被人卡住了脖子,而是自己卡自己的脖子。中国创新能力的低下和工匠精神的匮乏,与祖宗和传统无甚关涉,主要是今人作茧自缚、自我戕害的结果。
刘亚东的第三条回答,则失之肤浅,没有触及深层原因。就“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意志)”而言,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浮躁和浮夸,又从何而来?
只把板子打到科技工作者身上,公平吗?合理吗?依我看,这场瘟疫源自引领科技工作者前进的官吏们。他们急功近利,老想以第三梯队的身份,挤进科技第一梯队竞技场去“弯道超车”,短平快地出成果、出政绩,尽早由“跟跑为主”变成“领跑为主”。在他们的指引和把控下,别说因各种后顾之忧而定力不够的人了,即便其中很有意志力的持之以恒者,也很难咬定青山,坐住冷板凳。那么,官吏们又为什么急呢?发达国家一般的先进技术,能用市场去换、用金钱去买、或用其它手段去获取,这时,官吏们不急。而关键的核心技术,上述招法往往不能奏效,这时,他们急了。急了,也要“四个自信”,不能变革不良的体制和制度。于是,就浮躁和浮夸。
在主题演讲的最后,刘亚东将中国科技创新的希望寄托在“科技工作者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上。恕我直言,他的这种希望并不靠谱。我的另一位北航同班同学昨天对我说,在现有的体制和环境下,“真正的科技创新对我们来说,就是天上的月亮,只能在井里看看。”他的话,我信。
相关帖子:https://briteming.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_975.htm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54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