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看得透又看得远者prevail.ppt.cc/flUmLx ppt.cc/fqtgqx ppt.cc/fZsXUx ppt.cc/fhWnZx ppt.cc/fnrkVx ppt.cc/f2CBVx
Viewing all 2048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计算机编程就是要从娃娃抓起

$
0
0
大家如果对乔丹·凯西和若工正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度娘一下他们,TED演讲也有他们的分享。

1.Code
网址:https://code.org/

Code编程社区是美国最大的非营利计算机编程教育组织,大家通过它的网站也可以看到网站已经被翻译成了多个国家的语言,有8,500,000的女孩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有20,285,676个学生在这里注册学习。
Code编程社区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编程社区,当然也需要一些资金去支撑它的运行。我们在网站的捐助者中可以看到,这里已经有很多的捐赠名单。有Google、微软、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还有比尔·盖茨、杰夫·贝佐斯等一些大公司的CEO。

2.Tynker
网址:https://www.tynker.com/

创立于2012年初的 Tynker 曾受到了MIT儿童编程语言Scratch的启发,于是建立了一套基于网页开发的儿童在线编程学习系统,让儿童使用简单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将代码块组合起来进行项目、游戏和动画故事的创建,帮助孩子们轻松实现编程。

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Tynker的编程课程已经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2万多所学校所使用,已经有2300万儿童学习了Tynker的编程内容。现在,Tynker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00-200万,并且每个月新增用户数达到了50万。

3.Girlswhocode
网址:https://girlswhocode.com/

女性在计算机编程领域相对来说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有在逐渐增长的趋势。Girlswhocode同样是一个非盈利计算机学习交流组织,组织的初衷也是为了拉近女性群体与计算机科技之间的距离。根据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计算机的性别失衡早在1980年代就可以产生了,数据表明在1984年,在所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当中,有37%的女性毕业生。这个数据到现在的话是18%,呈现很明显的下降趋势。
2020年,在美国将会有14,000,000的计算机相关工作,美国29%的计算机毕业生将会进入到这些工作岗位,女性的比例大约占到了3%。其实现在在国内女性工程师也是逐年的增多,大概也是因为互联网让大家早早的接触到了自己喜欢的吧!

4.Helloruby
网址:http://www.helloruby.com/

Helloruby大概是世界上通过最怪诞的方式去了解科技、计算机和编程的一种方式。Hello Ruby为为孩子、父母和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去认识和了解编程,Hello Ruby发布的一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了22种语言。Hello Ruby的初衷也是为4-10岁的儿童制作对计算机学习具有帮助的内容。

Linda Liukas是Hello Ruby的创始人,同时她也是一位来自芬兰的工程师,演讲者和设计师。Helloruby也是通过一种好玩儿的方式来帮助儿童认识和学习计算机编程教育。

5.小极客
网址:http://www.xiaojike.cn/

小极客是来自中国的两个写了10多年代码的大极客创立的。小极客是纯公益性质的,为了方便自己的孩子学习编程,开发了这套教程,希望能帮助更多对编程有兴趣的小朋友。

小极客也是采用了比较有趣的方式将游戏和编程结合在一起,而且采用了动画或动漫的形式,让儿童更易选择进行学习和认识。

海外除了Google Play之外,还有哪些安卓应用市场?

$
0
0
 安卓应用市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除了国内各大手机厂商自立门户发布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之外,同时还有一些应用厂商纷至沓来,都想分一杯羹。从苹果市场看来,的确也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的APP Store,但由于网络限制原因,我们期待的Google Play至今杳无音讯,当然Google Play是我们下载安卓应用的首选,如果你的手机真的不支持的话,那我们只能选择一些Google Play替代品,当然替代品也有它存在的好处,就是有些无法在Google Play发布的应用你可以通过它们进行下载,今天就跟大家介绍几个海外的安卓应用平台。

1.Amazon

网址:http://dwz.cn/6rnEFd

       亚马逊应用商店于2013年5月份悄然登陆中国,Android官方应用程序商店Google Play一直难以进入国内市场,所以亚马逊应用商店也就成为了首个成功进入国内应用商店市场的外企。尽管国内众多应用商店质量良莠不齐,各大手机厂商也分别定制属于自己的手机系统,但规范统一性还是参差不齐。不过我想国内的品牌手机用户也大都习惯了目前的状态,也不会想到去更换应用市场吧!

2.APK Pure

网址:https://apkpure.com/
       APK Pure是2014年成立的一个专为安卓智能手机提供应用下载的一个站点。APK Pure平台主要是手机应用程序和手机游戏两大主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些专题栏目,不过相对来说应用资源还是比较齐全的,同时还有相应的安卓客户端,如果你的手机无法安装Google Play的话,APK Pure倒是一个不错之选。

3. 1Mobile

网址:http://www.1mobile.com/
       1Mobile算是早期的一家为安卓手机用户提供应用和游戏下载的一个站点,它的应用不仅仅来自Google Play,同时也为各大应用开发者提供了应用提交的入口。1Mobile平台的应用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同时又开发了它的安卓客户端,不过目前的版本更新日期还在2016年,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日子不太好过,版本的维护和更新懈怠了。

4.APK-DL
网址:http://apk-dl.com/

       APKDL是一个安卓手机的应用和游戏下载站点,它主要是为了广大安卓手机用户提供应用和游戏下载,基本的站点结构和APK Pure相差不是很多,网站结构相对比较简洁,该站点的应用和游戏基本都来自于Google Play,目前没有安卓手机客户端可能是一大遗憾,不过PC端的应用还是比较齐全的。

5. 9Apps
网址:https://www.9apps.com/

       9Apps来自中国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也算是阿里在海外应用市场的一个布局。9Apps不仅仅存在PC端,同时还发布了它的安卓应用版本。从去年“出海”项目火热起来之后,9Apps也相继推出了它作为一个海外的第三方应用市场所能带来的一些的业务和商业模式,不过9Apps毕竟出自阿里,产品从设计和体验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体验一下吧!

6. Aptoide
网址:http://www.aptoide.com/

        2009年,Paulo Trezentos使用Caixa Mágica启动了一个暑期项目,即后来的Aptoide。此项目包含托管于平台的许多应用商店,并促成了2011年Aptoide的成立。 Aptoide不仅仅是一个应用分发平台,同时为广大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应用宣传和推广的平台。同时,Aptoide也推出了电视和广告等相关服务,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7.svlapk
网址:https://www.svlapk.com/

        Svlapk是在2016年6月刚刚成立的一个安卓应用站点,这个网站主要以安卓工具类和游戏为主,从它的PC界面大家可以看出它的游戏推荐位还是相对比较多的,同时大家也可以下载它的安卓客户端。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应用的话还可以跟Svlapk进行反馈来找到你喜欢的应用。

文件搜索利器,5个垂直搜索引擎推荐

$
0
0
互联网资源丰富多彩,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使用到的工具、学习资源到我们从小活到现在的任何疑问,我想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都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的到的,有些时候寻找资源或文件并不是文件不存在,而是你的搜索方法或者搜索工具不对造成的。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还只是互联网的冰山一角,大家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BBC的纪录片《暗网》。今天主要跟大家介绍几个垂直文件搜索引擎,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找到你想要找的免费资源。

1.疯狂影视搜索
网址:http://ifkdy.com/

文件搜索利器,5个垂直搜索引擎推荐!-iQiQi疯狂影视搜索专注于网络影视剧搜索,大家如果看电影不愿意去影院,或者讨厌视频网站的反复加载与卡顿的话,我想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疯狂影视搜索。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介绍:如何快速找到你想要的电影的下载链接地址?当然疯狂影视搜索也是什么的便捷,直接输入你想要下载的影视剧的名称,它就会显示网络可下载的影视剧的资源。你也安装疯狂影视油猴插件的脚本,使用起来更加的快速和便捷。同时网站还支持视频网站VIP解析和疯狂音乐搜索,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玩一下吧!

2.呆木瓜
网址:http://www.daimugua.com/


呆木瓜搜索算是一个百度网盘的文件搜索引擎,通过呆木瓜进行搜索后结果显示基本都是来自百度网盘。你可以通过呆木瓜搜索影视、音乐、图书等等,而且你可以通过设置文件的格式、大小、时间、排序方式等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选择你想要下载的文件。如果是很大的文件的话不方便下载的话,你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百度网盘文件高速下载器!如果你不想通过百度云盘客户端下载的话,也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进行破解:百度网盘大文件下载如何绕过百度云盘客户端直接下载?

3.Searchcode
网址:https://searchcode.com/

Searchcode是一个代码搜索引擎站,网站的代码资源来自Github、Bitbucket、Google code、Codeplex、SourceForge、Fedora Project以及Gitlab等比较有名的平台。Search code只需要你在搜索栏中输入代码片段或者一个函数,它将会为你展示来自7,000,000个项目中的搜索结果。同时你可以设置代码平台和代码语言进行结果的筛选,至于这个代码搜索平台好不好用,我想就让程序员来做判定吧!

4.即搜
网址:https://deepso.io/

即搜算是一个用户可以自定义的聚合资源搜索引擎。即搜本身已经提供了搜索引擎、新闻、影视、图片、BT下载以及书籍下载等等,每个分类下面对应的提供了相应的资源站点,你可以选择提供的资源站点再次进行资源搜索。即搜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它为用户提供了很多的站点,更多的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定义。当然你需要注册一个帐户进行自定义界面的数据保存,不过整体来说蛮好用的。

5.AllSearch
网址:http://allsearch.vip/

AllSearch是一个聚合型的资源搜索引擎,它可能和即搜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即搜可以进行用户自定义界面,而AllSearch为大家提供了很多的固定的资源站点。AllSearch提供了网页、学术、社交、图片、电商、磁力、翻译和快递等站点,同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网址导航。AllSearch同时可以允许用户进行搜索引擎的选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百度、360、搜狗、必应、国搜、微信、知乎、微博的搜索,总之,好不好用,你说了算.

Use .cabal file in the absence of stack.yaml

$
0
0
https://github.com/commercialhaskell/intero/issues/361

https://docs.haskellstack.org/en/stable/stack_yaml_vs_cabal_package_file/

方可成:Facebook“数据门”究竟是怎么回事?

$
0
0
从上周末开始,Facebook(又双叒叕)成为新闻头条。涉及5000万用户的“数据门”被《纽约时报》和《卫报》揭开,引发舆论哗然。一些媒体添油加醋称“脸书要完”,而Facebook的股价确实也已经跌去超过10%。
不过,这次事件并不是我们之前常见的“数据被黑”、“用户资料泄漏”。它的内核更加微妙——有人会认为,Facebook其实没什么明显过错,它成为众矢之的有点冤;也有人认为,Facebook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从对这次事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触及人类迈入大数据时代之后面临的一些核心难题。
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数据泄露吗?
率先揭露此事件的《卫报》,在上周六的报道中使用的标题是:“Revealed: 50 million Facebook profiles harvested for Cambridge Analytica in major data breach”(五千万Facebook用户资料在一次重大数据泄漏中被剑桥分析公司获得)。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data breach(数据泄漏)。据《连线》杂志报道,Facebook要求《卫报》不要在报道中使用这个说法,同时在公司自己的博客上也旗帜鲜明地表示:把这次事件说成是“数据泄漏”是完全错误的。
为什么Facebook会如此抗议对这个词的使用?因为这个词一般指的是:网站的安全漏洞被黑客攻破,用户的密码、信用卡号等隐私数据被盗。
但是在这次事件中,这五千万人的数据根本不是被攻破偷走的,而是被人大摇大摆地从大门走进去拿走的。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也没什么高科技——
2013年,剑桥大学学者、俄罗斯裔美国人Aleksandr Kogan开发了一个app。他向Facebook公司申请:通过Facebook的平台连接这则app,获取使用这则应用的用户的数据。他表示,获取的数据将仅仅用做学术用途。
这个app叫做“thisismydigitallife”,其实就是一个心理测试。不过,在回答测试题之前,用户需要同意这则应用获取他们以及他们好友的数据。
有27万人使用了这个app,他们都同意了这个app获取自己的数据。因为他们同时也同意了这个app抓取朋友的数据(他们的个人资料、发布的内容、点赞评论等),所以Kogan最后获得了五千万人的数据。
Kogan把数据交给了商业属性的剑桥分析公司,违反了最初的学术使用承诺。Facebook了解到之后,要求Kogan和剑桥分析公司删除数据。Kogan和剑桥公司表面上答应,但是私下并没有删除。
以上就是核心事实。至于这五千万人的数据对川普胜选有没有产生影响?现在看来应该没有,因为川普竞选团队和剑桥分析公司都表示,并没有在竞选的时候使用这个数据库,他们用的是共和党传统的选民资料库。更何况,这批数据是2013年收集的,比较过时了。剑桥分析是一家从广告公司起家的机构,擅长吹牛,试图把全球各地的政治投票结果都说成自己的功劳,但是一些业内人士却认为他们只是个笑话,是水变油的大忽悠。
Facebook 有责任吗?
周三,扎克伯格在沉寂了几天之后终于公开发声,承认“我们也犯下了一些错误”,但是他的声明并不像是完全的道歉,而是强调公司已经做了很多事情。
他表示,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Facebook平台就已经更改了规则,不再允许第三方应用获取用户好友的数据。也就是说,Facebook在2013年的时候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获取好友数据,Kogan在这个规则下获取了几千万人的数据;但是一年之后,规则改了,大家就没法再这样做了。
后来,Facebook要求Kogan和剑桥公司删除数据并提交证明,他们也提交了(据称所谓的证明只是在纸上打个勾而已)。只不过,小人难防。而Facebook也没有花费资源去确保数据真的已经被删除。
所以,Facebook在这个事件中的具体责任主要在两点:
一是2014年之前,对用户数据开放得过多,导致很容易被滥用。第三方开发者可以轻易获取大量用户数据,其中用户好友数据是未经这些好友本人同意的。不过Facebook在2014年的时候已经将这个漏洞堵上了。
二是没有确保Kogan获取的数据只用于学术,也没有去查他到底有没有删除数据。
数据门背后的核心问题
事件并不复杂,也并没有《纸牌屋》那样的戏剧性。但是我们能从事件中看到更深的东西。
正如学者Zeynep Tufekci所言,这次事件的确不是技术意义上的数据泄漏,但它比数据泄漏更加“细思恐极”,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是Facebook商业模式的必然后果。
这种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获取用户数据,把用户的背景、工作、收入、个性、爱好等等个人信息尽量收集完整,甚至从其他渠道(比如银行)购买补充数据,变得“比你自己更懂你”;然后,把这些信息卖给广告商、竞选团队等,让它们可以更精准地投放广告,影响用户的想法和行为。
这种模式不是Facebook独有。它已经成为全世界许许多多互联网公司的基础商业模式。你现在手机里装的app,也许大多数都建立在这种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所以说,用户数据已经成为今天互联网的基础资源,就像石油一样。
很难说这种商业模式有错。但是,当数据成为石油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很多为了争夺石油而违反伦理界限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用“坑蒙拐骗”的方式诱导你交出数据。
要使用一个app?好的,请你在注册的时候同意我们的用户协议。这些协议一般都巨长且难懂,没有人真的会去仔细阅读,而且你不同意就用不了这个app,所以你只能乖乖点击同意,并不知道协议里面已经写了:你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被开发这个app的公司获取、使用、共享给别人。
就算是简洁明了地告诉你:我们会收集你的头像、地址、状态等信息,你点击了同意,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知情同意”。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些数据会被怎样使用,是会被用作向我推荐淘宝商品呢,还是被用作向我发送黑希拉里的广告?还是被一个声称做科研的人卖给了一个政治咨询公司?你只有在对数据的使用有着完整的了解之后点击同意,那才是真正的“知情同意”。
按照这样的标准,现在我们同意交出的数据,几乎全都是被“坑蒙拐骗”出去的。
但是问题的另一面是:如果真的要实现这样完全的知情同意,门槛非常高。互联网公司也会自辩说:只有让我们多了解你,我们才能给你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让你享有更多的便利呀。
在知情同意和便利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张力。另外,用户数据也可以发挥重要的科研用途,所以Kogan一开始也是打着学术的旗号去找Facebook要数据的。如果禁止这些互联网公司获取和分享用户数据,那么科研事业也会遭遇很大的打击。
正如Facebook首席安全官Alex Stamos所说,“想要让人人享有隐私、匿名、选择,同时又让坏人得不到这些数据?并不存在这样神奇的数字乌托邦。”
在这个以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在隐私、便利、商业、公共、科研等多种价值之间作出权衡。此前,公众对数据隐私、知情同意等问题了解得太少,天平过于倾向互联网公司那一端,用户几乎毫无招架之力。现在,随着一次次这样的丑闻被曝光,天平正逐渐发生变化。
「现在我们交出的数据,几乎都是『坑蒙拐骗』出去的。」
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问题,并行动起来
这次事件之后,美国和欧洲的不少政客已经表达了强烈的关注。互联网企业可能将会面临严格的监管。
欧洲在监管科技公司方面一直比美国更加积极和严格。从今年5月25日开始,欧盟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将会生效。这项法案将给予用户更大的权利,对互联网公司作出更多的限制。
法案生效后,互联网公司必须用清晰、简洁的方式告知用户:将会收集和使用具体哪些用户数据,是姓名、地址,还是IP地址、点赞评论?同时,互联网公司还必须告知用户: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会不会被用来形成你的“用户画像”。此外,用户可以有权访问互联网公司收集的数据,有权修改不准确的数据,也有权限制算法的干预。
也就是说,这项法案要推动的是真正的知情同意。
在美国,针对科技公司的政策一向更为放任,短期内可能不会见到类似法案的出台。这几天被讨论最多的一项法案草案,也只是要求在互联网平台投放的政治广告必须披露更多的信息——谁出钱投放的,和候选人什么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致的走向同样是对科技公司进行更多的监督,毕竟它们拥有可以搅动整个社会的力量。
事到如今,已经连续陷入各类争议事件的扎克伯格是否委屈?他当然可以说:我不是坏人,我知道我的产品有漏洞、可能被坏人利用,可是当我在哈佛寝室里开发这个产品的时候,压根想不到这么多啊!
如果Facebook依然只是一些哈佛学生的玩物,那么大家自然不会去关注其中的各种漏洞和问题。但当Facebook已经成为千千万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成为主要的新闻获取平台,成为商家和政客的必争之地,我们只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小扎享有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影响力,同时也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万维网之父Tim Bernes-lee在推特上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他说:“我可以想象,当扎克伯格发现自己创造的东西被人滥用、乱用的时候,他心里有多绝望(我自己有时候也有同样的感受)。”
同时,他以前辈的口吻对扎克伯格说:没关系,你可以把它修好的。虽然不容易,但是只要你和政府、倡议团体、学者、用户合作,大家是可以一起确保这个平台为人类服务的。
他还对亿万互联网用户说:“我可能发明了万维网,但是你们共同造就了它今天的模样。我们可以共同塑造一个更好的网络——用户们可以做的是,关心自己的数据,那是你自己的东西,告诉公司和政府,你的数据很重要。”
在一片错愕和紧张的情绪中,万维网之父给出了乐观的声音。但这种乐观并非从天而降的,它建立在更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更多人行动起来的基础之上.

capwap-tun

$
0
0
A UDP tunnel vpn based on TUN/TAP.

from https://github.com/dex/capwap-tun

桌面系统仅支持linux,不支持mac.

秦晖:21世纪的全球化危机

$
0
0
【编者按】
2018年4月2日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发表了题为“21世纪的全球化危机”的学术演讲。
秦晖教授认为,全球化在西方那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在中国这里本来应该增加社会平等的一些功能,也没有真正能够落实。这样,全球化在全球都造成了不平等加剧的现象。秦晖教授提醒听众,在全球化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我们说,以前中国改革决定的是中国的命运的话,那么现在,中国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还决定着世界的命运,决定着全球化到底趋向于一种良性的进步,还是趋向于劣币驱逐良币。
澎湃新闻记者依据现场录音整理了部分演讲内容,该文本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个别表达依据上下文略加调整。
以下为演讲内容:
今天晚上我们讲的是21世纪的全球化危机,当然也可以说是困境。
从两三年前开始,就是2016年吧,大家就开始感到,有很多异乎寻常的事情发生。第一件事,英国脱欧,这个事情出乎很多人意料。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本来的估计是大家会反对脱欧,但结果在脱欧公投中,脱欧居然就是成为多数的民意。再就是,美国选出一个既不是传统左派、也不是传统右派的奇葩总统,这也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而且他上台以后提出的一系列主张也非常令人吃惊,不管是传统的左派还是右派,不管是民主党的主流派还是共和党的主流派,都没有想到过会这样。
什么叫“民粹”?
那么到底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呢?而且不管是导致英国脱欧的那些思潮,还是特朗普代表的那些想法,我们到底该怎样来名之呢?以前我们经常讲,左派上台右派会骂,右派上台左派会骂。可是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这两件事情,好像都不能以我们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左右派来称之。于是这两年出现了一个词用来描述这一类现象。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新词,但是这个词在最近这几年用得特别广泛,就是“民粹”,populism。
那么什么叫做民粹呢?虽然现在大家都在用这个词,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人对这个词给出很精确的定义。实际上,照我看,人们现在用这个词来描述那种既不是传统的左派,又不是传统的右派,很多人感到很危险,但又有强大民意支持率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就可以叫民粹。
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Populism这个词,如果你查外语词典你就会知道,词典里会说,这个词源自俄国的民粹派,就是俄语中的narodnik。而这两个词在俄英词典和英俄词典里都是可以互通的,就是说,俄英词典里解释narodnik时,就说那是populism;反过来,英俄词典里解释populism时就说那是narodnik。以前西方文献中的populism,我们经常译成“平民主义”,译成“平民主义”的时候好像贬义就不是太强,译成“民粹主义”就带有强烈的贬义。但实际上是一个概念。
但这个词以前的贬义并不是很强。因为我们知道,narodnik和populism的词根都是农民。我们中国人把它翻译成“民粹主义”,这个“粹”字,我觉得是汉语生加上去的,populism本来就是“人民主义”的意思。
之所以英语中有这个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世纪末期美国出现了人民党。在美国传统的两党政治中,它是属于民主党的一翼,或者说是比民主党主流还要偏左一点的一翼。它当时主要是代表农民的利益,当时的人民党反对大资本,主张社会平等。但是人民党人讲的社会平等是以尊重个人自由为特点的,这一点和俄国的民粹主义是不一样的。民粹主义后来成为一个贬义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国民粹主义造成的不良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也讲平等,也讲打击资本,但是俄国民粹主义有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特别强调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凌驾于个人之上。这里我要讲,很多人认为民粹主义或者平民主义是反精英的,这个说法我觉得是不对的,因为确切地讲,俄国的民粹主义其实是反个人的,不只是反精英的。也就是说,它认为,个人必须服从于整体,或者以整体利益的名义可以剥夺个人自由。这个所谓的个人自由不仅仅是精英的个人自由,也包括老百姓的个人自由。
讲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人民”奉献出一切,尽管所谓的“人民”就是我们所有人加在一起。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这个“人民”牺牲,那等于就是我们都牺牲掉了,那这个抽象的“人民”在哪里呢?实际上就没有了。
俄国民粹派有一个特征,就是非常崇拜农民。大家知道,19世纪的俄国还是个农民国家,实际上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无产阶级。俄国民粹派给俄国农民非常高的评价,说他们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体现,拥有至高无上的品格和道德。而且说,知识分子应该跪倒在农民面前,因为知识分子很肮脏。
俄国民粹主义者高度评价农民,实际上他们评价的是农民整体,尤其是,俄国实行土地公有制,搞农村公社——请大家注意,这是俄国传统的集体组织,不是后来俄国共产党搞的集体农庄。如果人们要离开村子,必须经过公社的同意,否则你就不能离开;如果你要盖房子,必须盖在一个地方,你不能单独分开盖,分开盖就叫单独农庄,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不良倾向。如果一个农民个体离开这个整体,它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一个所谓的单干户,这被认为是一种背叛。俄国民粹派讲的这个所谓的人民也好,农民也好,实际上是在整体意义上讲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背离了这个整体,不管你是精英也好,你是农民也好,他们都是要仇恨的。
美国的人民党同样以农民为基础,可是大家知道,美国的农民和俄国的农民是不一样的,美国农民当时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不是俄国式的村社社员。美国的平民主义本身也是强调个人自由的,因此当时人们并不觉得它是一个不同一般的东西。虽然人民党后来合并进了民主党中,成为民主党中比较激进的一翼,但实际上人们也认为它并不是一个非常出格的东西,甚至平民主义还被认为是一个好词。
有不少学者谈到美国的特征。比如七十到八十年代间成为美国政治学界泰斗的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他写过很有名的一本书,叫做《美国例外论》,其中列出五种美国的民族精神: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和国家不干涉。这里的民粹主义当然是中文翻译的,就是我刚才讲的populism,李普塞特是当作褒义来用这个词的。他实际上是把美国特有的一些精神当作是一种光荣,或者说是值得美国保持的一些东西。因此这里提到的五个词其实都是褒义。
“民粹主义”何以成了贬义词?
那么populism这个词怎么会变成一个贬义词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我们刚才讲的俄国民粹派造成的。它变成一个负面的名词以后,到底是什么含义?没有人能够说得很清楚。但是如果按照我从现象中归纳的,这个词之所以变为贬义,就是因为它的主张是以人民的名义破坏了当时西方主流社会认定的两个最基本的价值,就是民主和自由。
这里我要讲,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很多人说它们是矛盾的,实际上,在经典意义上的西方生活中,它们是各有所所指的。所谓的民主,是用在公共领域,也就是在公共事务上要多数决定。所谓自由,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个人领域中要个人自由,不能要求个人服从整体。比方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言论,有什么样的思想,想嫁给谁,想吃什么,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有人来干涉,甚至也不需要集体来干涉,这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但一个国家需要建立一种什么体制,需要选哪个人来领导,这种事情就不能个人说了算,而必须要大家说了算。这两者是不能互换的,你不能说,由谁来做总统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反过来讲,我愿意跟谁结婚,可以由大家说了算。这样就把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颠倒了。
但是通常认为,民粹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是破坏了西方价值观中很重要的“群己权界”。大家都知道,严复在翻译《论自由》的时候,把这个书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所谓“群己权界”,就是公共领域和个人领域的分界。
民粹主义在公共领域破坏民主,主张以人民领袖的身份来指挥一切,尤其是把程序性的民主抛弃了。人们经常谈到的民粹主义现象是,一些政治领袖不承认选举结果,然后组织游行示威、街头运动,想推翻程序性的民主选举的结果。然后在个人领域,它强调人民的整体含义,比如宣扬说,人民认为你这种思考错误,或者人民认为你是什么,然后你的个人自由会被剥夺。以整体性的人民的名义侵犯个人权利和自由,并不仅仅是侵犯精英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又以街头运动、集体暴力破坏民主程序,以人民领袖的名义来垄断公共决策,这就被认为是民粹主义。具体的理论皈依是各种各样的,有右翼的民粹主义,也有左翼的民粹主义。
但是,这个词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很流行呢?这个词以前也有,为什么不像现在那么流行?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出现了很多西方的有识之士认为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是他们无法以传统的左和右等词汇来描述那些现象,所以需要民粹主义这么一个名词。那么实际上,用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来衡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现象,我觉得是不够的。
比如说特朗普当选。特朗普这个人的确思想很不连贯,很多主张也是非常让人大跌眼镜的,他的很多政策、很多主张,我们可能都不喜欢。但如果他是民粹主义,我觉得其实是不太沾边的。用民粹主义来形容特朗普的当选,实际上反映了西方知识界对特朗普当选这件事的解释力的贫乏。他们讲不出一个更确切的道理。
实际上美国历史上是有过民粹主义的,有右翼民粹主义,有左翼民粹主义。美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右翼民粹主义就是麦卡锡主义。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美国掀起过一场以人民的名义抓苏联代理人的运动。当时把很多人说成是共产党,是苏联的代理人。当时的流行说法是,苏联的代理人渗透进了美国,在美国的知识精英当中无孔不入,很多愿意和苏联做生意的资本家也是苏联的代理人。当然还有一些左翼文人,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卓别林,也被认为是苏联的代理人。
请大家注意,麦卡锡主义在反对上述这些人的时候用的名义都是人民。而且我们以前有一个说法是不对的,我们以前说,麦卡锡主义既然是右翼的,那么一定有大资本、垄断资本在背后撑腰。其实恰恰不是,麦卡锡主义其实是一场草根的运动,是以美国人民的名义,主要向精英施加压力。这个压力显然已经造成对那些精英的人格、人权、言论自由的压迫。这是典型的右翼民粹主义。
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左翼民粹主义。最明显的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中,大家都知道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一支强调黑人和女性权利。还有激进的一支,以黑豹党(Black Panther Party)联合创始人牛顿(Huey P. Newton)等人为代表,这些人的一个特征是,喜好用街头政治冲击民主程序,不承认选举结果,主张推翻现存秩序。
特朗普的胜选很难说和“民粹主义”有什么关系
但这两种现象,不管是左翼民粹主义还是右翼民粹主义,在特朗普当选的这件事情上,实际上我们都没有看到。
因为在特朗普当选前和当选后,我们既没有看到多少街头运动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他对个人自由、言论自由有什么样的打压。特朗普当然很不喜欢有些传统媒体,比如说他和《纽约时报》的关系就很糟糕,但所谓糟糕,也仅仅是不喜欢,他没有能力去封闭那些报纸。而且在他当选引起的一些后续反应中,你也看不出来他特别擅长于煽动街头示威。如果说特朗普当选之后确实出现过一些传统的民粹主义行为,比如街头运动、校园暴力,这些事情其实是反特朗普的人做的更多一点。比如,特朗普当选之后,有一个比较右翼的人士要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演讲,结果因为发生不明人士引发的暴力事件,演讲被迫取消了。像这样的暴力事件,真的就是民粹主义了,但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并没有搞这样的事情。
长期以来,对美国的选举制度或者对整个西方民主,一直有来自左右两方面的强烈批评。左翼的批评是说,我们要真的民主,美国这种选举民主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选民是会被操控的。那么被谁操控呢?一个是被金钱操控,就是说选举是要花钱的,谁有钱,谁愿意花钱,谁就能赢得选举。第二是说,选民比较容易被媒体操控,这也是有人说西方民主虚伪的所指。
可是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过程中,我觉得恰恰在这两点上都相反。我们知道,特朗普本人在选举过程中花的钱远远没有希拉里多,只有希拉里的六分之一。假如美国选举是金钱操控的,希拉里花钱更多,她应该当选才对,但结果是特朗普胜选,你怎么能说美国的选举是金钱操控?再说到媒体,大家知道,美国媒体基本都是反特朗普的。此外,美国的政界,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主流派,都是反他的。美国的商界,不管是东海岸的华尔街还是西海岸的硅谷,基本上都是反他的。美国的学界就更不用说了。
也就是说,特朗普是在竞选资金和媒体支持这两方面都处在劣势的状态下,在美国主流的政界、商界和学界都不看好他的情况下当选总统的。在各方都不看好他的情况下,美国老百姓还是选特朗普为总统。你能说他们是被谁操控的呢?如果你要说美国选民是没有主见的,纯粹是被别人忽悠的,那我觉得,你说别的选举是可以的,这次选举就很难说了。
另外一种批评不是说民主虚伪,而是说民主本身就是要不得的,独裁就是比民主好。因为老百姓都是傻瓜,在道德上本身就不完善。老百姓不是智者,也不是圣人,在智性和德性上都不适当,所以根本就不应该享有民主,本来就应该是独裁,就应该由大人物说了算。这样一种对民主的批评应该说是一种右翼的批评。
当然,这里所讲的左右,是西方意义上的左右,和我们中国语境中的左右不一样。
特朗普当选之后,对特朗普不满意的人,更可能是从右翼的角度批评。他们不会说民主虚伪,而更可能说民主本身就是不好的。但是,假如民主本身是不好的,那么真实的民主比虚伪的民主就更不好了。假如你说老百姓本来就是傻瓜,那么他们被操控就算了,因为既然他们都是傻瓜,那么他们被操控不就是合理的吗?不操控反而不合理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特朗普胜选的全过程,我们真的很难说,他的胜选和民粹主义有什么关系。事实是,在资金、媒体支持都不占优势,在政界、商界、学界主流意见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特朗普以完全符合法定程序的民主方式登上总统宝座,粉碎了美国民主受金钱和媒体操控的神话,证明了美国的国家权力确实是人民所授,民主在美国绝不是虚伪的。
但是,不是虚伪的,它是不是好的呢?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我们可以说,特朗普的胜选在程序上确实体现了民主的胜利而不是民粹的胜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你又可以说它是民主的失败,或者说是民主派的失败。因为选出来的这个人,不论是美国的左派还是右派,都不喜欢。讲的简单一点,他们认为选出来一个坏总统。
那么这个事情该怎么理解?民主的胜利同时又是民主派的失败,有人提到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类似的现象,比如1933年希特勒以民主的方式上台,很多人认为那是民主的一次失败。但实际上,特朗普的胜选和1933年希特勒赢得选举是不一样的。
首先,希特勒当时得了三分之一的选票,特朗普在大众投票中得票率不到一半,但获得的选举人团选票远远超过一半。希特勒只得到三分之一的选票,为什么还能当选呢?因为当时的德国左右派斗得非常厉害,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头号敌人,于是希特勒作为一匹黑马,就在左右鹬蚌相争中得利了。但美国不是这样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气氛和1933年德国选举的气氛是不一样的,美国不存在德国那种左右双方势不两立的紧张状态。
其次,德国1933年的选举本身当然是合法的,但当时德国各个政党在选举之外已经有不正常的举动了。比如最明显的就是纳粹党派出民兵力量,组织冲锋队,搞一些暴力活动,这在1933年以前就形成了。但是在2016年的美国是没有这种现象的。特朗普当选后的很多作为可能不正确,但迄今为止,没有权威意见认为他超越了美国法律所规定的界线,认定他有违宪的举动。
因此,说穿了,人们对特朗普的当选以及对他当选之后很多政策的不满意,实际上是人们对美国现状不满意或者说是一种无以解释的愤怒或困惑的反映。特朗普当选和英国脱欧等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一样,是在全球化走向出人意料的时代,人们对如今这个“乱了套的世界”不知所措的结果。由于不知所措,所以他们对左派的主张失去了信心,对右派的主张也失去了信心,于是就选择接受了很多在常理上不可能被接受的东西。特朗普的言行不正确,其实正是以往正确的言行效果不佳所引起的反弹。
皮凯蒂指出了问题,但解释无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呢?我们的话题就从特朗普当选到底是不是民粹主义,转向为什么全球化走向了当下这种令人困惑的境地。
我们知道,西方世界在九十年代初曾经是非常乐观的,最典型的就是福山(Francis Fukuyama)讲的所谓“历史的终结”了。民主阵营在一战、二战之后又赢得了冷战,他们认为自己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二十五年之后,他们似乎又从极度的乐观,变成了深度的悲观。
其实历史上不是没有类似的现象。1918年,一战刚结束,包括中国人比如陈独秀在内,当时的人们也是非常乐观的,但是后来变悲观了。一战后,几大帝国纷纷解体,整个欧洲地区出现了大片宪政民主国家,但到三十年代,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民主失败”的案例,不是像沙俄那样变为左派极权国家,就是像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那样变成右派极权国家。
这些现象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到最近这些年,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比如2010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原来大家认为那是阿拉伯国家实现民主的大潮,实际上演变为一场原教旨主义的大潮,成了“阿拉伯之冬”;比如2010年前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比如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前几年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 Piketty)出过一本书叫《21世纪资本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这本书提出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西方的贫富分化在重新加剧。这个问题,以前人们都认为是不存在的,至少不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为很长时间里,七八十年代时,人们认为西方已经演变为工会强势、高福利、低基尼系数,既自由又平等、既有竞争又有社会保障的一种社会。但是现在,皮凯蒂这本书说,西方内部的不平等、两极分化又开始严重起来。
这本书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论,这个争论还是在知识界,可是特朗普的当选和这本书引起的问题是直接相关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支持特朗普的人就是美国的穷人,当然特指白种穷人。少数族裔不太支持特朗普,部分华裔除外,黑人、墨西哥人大多也不支持特朗普。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人的确主要是蓝领白人。这些人对特朗普的支持起了这么大的作用,确实令人感到,皮凯蒂当年提出的问题是非常之引人注意的。
那么,不管是布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还是英国脱欧,都使得西方原来的主流理念——这里讲的主流理念,包括左翼和右翼的主流理念,也就是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和右翼的新自由主义——同时遇到挑战。我们知道,长期以来,西方是有左右之分的。最简单地讲,在公共领域,左派主张福利国家,右派主张自由放任。右派强调市场竞争,这是最主要的;他们认为竞争能带来效率,带来经济的活力,面包做大了,所有人都会有面包吃的。然后左派认为平等更重要,所以需要福利国家来给大家提供社会保障。
像这样一些争论,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左右政党轮替的一个基本线索。大体上就是,左派当政一段时间,选民会抱怨福利国家养了太多懒汉,导致国家经济活力不足,然后就选右派上台。 右派上台后,搞自由放任太厉害了,大家又会把左派选上来。
可是,无论是特朗普当选还是英国脱欧,似乎都既不是左派的胜利,也不是右派的胜利。特朗普肯定不是左派,因为他非常反感福利国家。他上台以后,就把奥巴马的医改都给废掉,而且这是他最想做的一件事。但你说他是右派吗?传统上,西方的右派是倾向自由贸易,倾向自由市场的,可特朗普同时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者,主张取消自由贸易。他既仇恨福利国家,又反对自由贸易,在传统的西方左右派的划分中,你是找不到这种人的。但不论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还是英国脱欧,都是贸易保护主义和仇恨福利国家这两种东西的结合。
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认为,西方从八十年代以来再度出现两极分化,原来已经基本解决的贫富差距问题又再重新强化。皮凯蒂的书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他提出的问题完全是真的问题,反对他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右派,他们认为皮凯蒂书中讲到的西方贫富分化的现状夸大其词,实际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总而言之,他们主要针对的是皮凯蒂所讲的事实。
从皮凯蒂的书到特朗普当选,我觉得有些事情已经不能回避了。因为特朗普当选本身就和这些事情有关。如果不是美国穷人特别是白种穷人的强烈诉求,特朗普根本不可能当选。但是,皮凯蒂本身是怎么解释他指出的贫富分化问题的呢?我们可以讲,皮凯蒂等于没有解释。他的那一大本厚书,主要是要证明,西方的贫富分化很严重,但这种贫富分化到底是怎么来的,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出论证。他的论证依据的是一个很武断的公式,就是说,资本利润率通常情况下一定高于经济增长率。因此他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国家不严厉地节制资本,那么这个社会肯定就会越来越不平等。他说,为什么以前我们一度以为这个问题好像不那么严重呢,那是因为以前世界很多地方的经济都处在不正常的高增长状态。所谓不正常的高增长状态,就是所谓奇迹状态。
我们大家知道,亚洲四小龙的高增长,我们说是奇迹;日本的高增长,我们说是奇迹;中国的高增长当然也是奇迹。大家知道,二战以后三十年内,欧洲其实也是处在高增长状态中,也是从废墟中很快复苏,出现奇迹般的增长。皮凯蒂认为,如果增长率异乎寻常地高,那么就可以使上面的公式暂时不成立。也就是说,资本收益率一般来讲是高于经济增长率的。但如果在奇迹式的高增长状态下,可能资本收益率的增长就不会更高了。如果经济增长率更高,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趋于平等。但是皮凯蒂认为,这只是个奇迹,而奇迹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奇迹一过去,社会就回归正常,而这个正常在他看来,两千年以来都是不变的。
皮凯蒂对当代西方贫富状况的描述主要依据大量统计数据,我觉得完全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要证明两千年以来都是这个样子,那实际上没有任何根据。因为要找到两千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可以说就是一个假定。
我认为,他的这个解释显然是不行的。他的这个解释就等于说,以前的平等,或者说以前相对而言不平等不是那么严重的状况,纯粹就是因为高增长造成的暂时性现象。但是高增长是奇迹,而奇迹是不能持久的,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解决不了。
全球化在全球都造成了不平等加剧
但我们也看到,实际上以前的高增长也不见得都会带来平等。比如比如说,拉丁美洲在1970年前后也是处在高增长状态。那个时候中国媒体提到墨西哥奇迹、巴西奇迹,它们当时都是高增长。但是拉美的高增长伴随着不公平的非常严重的扩大。
很重要的一点是,拉美当时的高增长和东亚的高增长是不一样的,当时拉美执行的是所谓进口替代政策,它的高增长不是出口拉动的。而出口拉动的高增长,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在世界各国吸引资本,招商引资,然后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生产,再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高增长。那么这种高增长是外向型的高增长,只有外向型的高增长能带来基尼系数的降低,能够带来看上去比较平等的局面。我们看到,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确是这样的,东亚地区,包括中国的台湾省,包括韩国也的确是这样的。当然它们现在都已经超越了这个发展阶段。大家知道,像亚洲四小龙也好,日本也好,现在已经不是吸收资本、输出商品了,现在恰恰相反,它们现在已经是输出资本、进口商品了。当然贫富问题也就重新建立起来了。
如果只是外向型的高增长,我们可以证明,它在国际上的确可以带来平等的改善。道理很简单。从市场的角度讲,劳动和资本在一个利益的博弈中,到底谁能占优势呢?很大程度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取决于哪一种要素更为稀缺。假如资本稀缺,那么资本在国际要素市场谈判中就占据优势;假如劳动力过剩,那么劳动力就不具备议价能力。但如果是资本过剩,劳动稀缺,就像我们前些年出现所谓的民工荒,当时我们的经济是高速增长,这就有利于劳动力在市场上提高要价。
所谓外向型经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向世界各国招商引资,把世界各国的资本吸引到中国,把中国的廉价商品出口到世界。把中国的廉价商品输出到世界,实际上就是把中国的劳动输出到世界。有的人认为,这种要素的流动是不合理的,因为只有资本的流动,没有劳动的流动,这种流动是一种偏向。我认为,所谓的劳务输出,在今天有国界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大规模进行。我们国家现在也有规模很大的劳务输出,但是我们讲中国人输出劳动的方式,主要不是以劳务输出的方式,而是以中国廉价商品输出的方式。简单一点说就是,我们做的廉价商品替代了人家的昂贵劳工。就是本来由它们的高工资工人生产的东西,现在由我们的农民工生产了。这等于是我们的劳动,通过商品贸易输出到了它们那里,同时它们资本跑到我们从这里。
那么为什么原来它们的劳工很有地位,原来它们这个社会能够维持高福利,能够维持强势工会呢?那是因为资本主义经过两百多年积累以后,出现了资本高度过剩。它们的资本高度过剩,劳工就有谈判余地。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它们的资本跑到我们这里来了,那么对它们来讲,它们的资本就不过剩了,甚至于现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资本稀缺的状态。资本不过剩,什么过剩了呢,劳动就过剩了。一方面它们的资本跑到我们这边来了,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商品把它们的劳动给取代了,它们出现高了失业率。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特朗普现在要搞贸易保护,为什么他要为美国人争取饭碗。至于他的政策到底是不是能为美国人争取到饭碗,当然是完全不同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它们的资本外流,造成它们的资本不再过剩,另一方面外面的商品输入,造成它们的劳动不再稀缺。这两个过程显然会使得,在各个要素持有者的博弈中出现不利于劳工阶层的博弈。那么在它们那边就会出现基尼系数的增加,不平等的扩大。
依据同样的逻辑,在我们这边应该出现一个相反的过程。我们搞外向型经济,输入资本,输出商品,应该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平等才对。
而且在世界上的其他案例中,凡是处在外向型发展阶段的国家,包括日本,包括亚洲四小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它们面对中国大陆时是很自豪的。它们认为它们实现了的所谓的民主、均富。民主我就不说了,说均富吧,当时它们的基尼系数是很低的。当时在台湾是国民党执政,当局说那是三民主义的功劳。老实说,亚洲四小龙里的其他三个经济体其实都是这样,它们并不信仰三民主义。我觉得这和三民主义没有关系,纯粹就是因为它们当时的经济发展处在高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有利于平等的。
可是这里碰到一个例外。其实不光是一个例外,应该说是两个例外。一个是1990年以前实行种族隔离的南非,当时的南非大量引进资本,输出商品,但同时又是当时世界上不平等最突出的国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我们在过去三十年里实现了经济高增长,也是外向型经济,也是大量引进资本、输出商品,可基尼系数是在不断扩大,而不是在减少的。
南非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当然与种族隔离制度有关。中国之所以也出现不平等加剧的趋势,简而言之,是因为中国在体制方面的一些弊病,使得全球化本来应该有利于中国平等扩大的一些功能不能够正常发挥。全球化在西方那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在我们这里本来应该增加社会平等的一些功能,也没有真正能够落实。所以全球化就变成了,无论在我们这里,还是在他们那里,都造成了不平等的加剧。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造成的一个困境。
全球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从理论上很多人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逻辑上也是如此。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国家内部,要讲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分配,确实出现了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今天形容一些无良资本家不好的一点,往往会这样描写:资本家会对劳工说,你爱来不来,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得是。这实际上形容的是劳动力过剩状况下,劳动者没有办法和资本家讨价还价。
其实经济全球化是应该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的。我们也看到过这样一些现象,比如说, 民工荒推动农民工工资上升。比如说,我们改革这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收入确实提高了,而且社会福利——我这里讲的是真正使分配向穷人倾斜的福利——在改革之后的三十多年中也在改善。
改革以前中国也有福利,但那种福利基本上是和特权挂钩的,基本上不是为弱者提供的福利,而是为强者提供的福利。城里人的福利比农民要高,干部的福利比工人高。越是初始分配占便宜的人,二次分配又再占一次便宜。我们的福利以前就是这样的。那么真正有利于穷人的福利还是在这三十年里实现的,这都是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但这些好处本来应该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明显得多。这些好处实际上是被压抑的,被压抑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我们国家自己也是基尼系数上升,也是不平等在增加。
这样一来,全球化在全球都造成了一个不平等加剧的现象。这就使人们感到非常担忧,也对21世纪本身提出了一个挑战。
原东德人抱怨的声音还是很大 
我在2009年访问过德国。大家都知道,两德统一以后,东德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是有很大的变化,收入有很大提高,人权就更不用说了。但是,统一也不是没有副作用,一个很大的负作用是,东德的制造业基本上就垮掉了。因为东德原来的国营制造业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两德合并以后基本上就垮了。
两德统一后,当时人们认为,西德有那么多的资本,应该去东德更新那里的制造业,东德那里低效率的制造业被淘汰后,西德高效的制造业就应该过去更新。但是实际上,西德资本家不愿意到东德投资,他们更愿意跑到中国投资。两个德国统一以后,东德也实行了西德式的高福利,工人也可以组织独立工会,所有一切都和西德拉平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西德资本跑到东德那里要做什么呢?结果就导致东德那里的产业更新计划完不成,老是完不成,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东德现在虽然人均收入等各方面指标都比统一以前高得多,但是人们抱怨的声音还是很大。很重要的一个抱怨就是,那里失业率比较高,而且老龄化比较严重,因为凡是年轻力壮的人都跑到西德找工作了。
由于人口老龄化,由于靠福利供养的人口增加,使得东德的人均收入至今为止还是和西德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并不是因为东德工人工资比西德低,而是因为东德的工作人口本身就比西德少,而很多年轻人去西德就业,福利供养人口留在东德了。我们知道,福利制度有利于降低不平等,但是再怎么说,福利供养人口与就业人口之间的收入还是有差距的。这一点是东德人很不满意的
我去过东德的汽车城艾森纳赫(Eisenach)。艾森纳赫是非常有意思的案例,那里生产的瓦特堡(Wartburg)牌汽车在中国很有名。东德时代的艾森纳赫,人口有4.8万,几乎所有人都在汽车城上班,号称是没有失业的。汽车城生产多少汽车呢?当时年产5万辆,雇员是一万人,基本上解决了那里的就业问题。
两德统一以后,这个汽车厂就垮了。之后当地人就想找西德的汽车厂商比如大众、奔驰什么的,过去接盘,结果那些汽车厂商都不愿意过去。等了十几年以后去了一家美国的汽车厂,就是那个欧宝(Opel)。当时有过一个约定,去接盘的厂商必须保证产能规模不比原来低,这是为了保护当地的就业。就是说,你不能把一个大工厂搞垮了,然后去办一个小工厂。欧宝就按照这个约定去接盘。今天欧宝在艾森纳赫的工厂,产量是6万辆,比原来的5万量只多了1万辆。其实按照欧宝的实力,它要在那里生产600万辆都有可能,但是它只生产了6万辆。而且它生产这6万辆车需要多少工人呢,只需要1600人。
于是艾森纳赫那里失业率就很高。统一以后,1992年它的失业率曾经达到20%,现在它的失业率还有6%。而且它的人口也比原来低,原来4.8万人,现在只有4.2万人。这4.2万人的人均收入六倍于统一之前,但是比西德的平均水平还是低了10%。你可以设想,那里的人现在并不是和以前的东德比,而是与现在的西德比,那么一和西德比,当然就很愤怒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现在到了东德,如果你是一个旅游者,你的确会发现那里比以前要漂亮得多,以前那些高污染的地带,现在变成了高档住宅区。两德统一后,德累斯顿这样的城市,与其说更现代化了,不如说更古代化了,因为原来的工业都没有了,原来的教堂都修复了。但是,老百姓还是有抱怨的声音。尤其是巨变之前的共产党,后来的民主社会主义党,现在的左派党的领导人,当然对现状很不满。因为当年他们也是拥护统一的,但是统一使他们不再掌权,成了反对派。反对派总是要提意见的,他们的一些反对意见的确有理由充分。
不曾发生的“昂纳克寓言”
其中有一位是统一以前最后一届共产党政府的总理汉斯•莫德罗(Hans Modrow)。我在2009年访问德国的时候跟他谈过一次。他到过中国,对中国的经济成就非常羡慕。
我问他,你当年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他想了想说,不可能,当时东德没有改革的条件。我说那你假如不改革、不变,会不会比现在好?他想了想说,也是不行的,我们原来那一套肯定是失败的,继续搞那一套是没有前途的。
我又问:两个德国统一,是西德统一了东德,你作为东德总理,有没有想过,东德去把西德统一了,把西德吞掉呢?他说,根本没有想过,我们原来那一套体制是失败的,用正常手段不可能统一西德。而且我们有1600万人,西德有6000万人,光是投票就投不过西德。
后来我再问,有没有第三种可能?1989年柏林墙倒塌前那位东德最高领导人昂纳克,假如他把那个事情平息了,柏林墙没有倒,东德维持原来的铁腕制度,但是有一点不同:他去了西方的花花世界转了一圈之后,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完全可以用维持原来统治的方式去搞市场经济。也就是说,柏林墙还是有,政府要抢谁的土地照样抢得到,想把工人撵走就直接撵走;农民的农会、工人的工会,谁都不能讨价还价;政府向西方提供任何民主国家都不能提供的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这样一来会是什么状况呢?
汉斯•莫德罗先生根本就没有想过还有这回事。他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我告诉他,东德当年要是那样搞了,你就不会担心现在东德没有制造业了,因为西德所有的资本家会一窝蜂地把工厂移到东德,把整个东德变成一大片血汗工厂,把所有的东德人都变成农民工,然后生产大量的商品覆盖西德的市场。这个时候,所谓的去工业化,所谓的失业问题,就都不会出现在东德,而是会出现在西德。然后西德人会抱怨,我们现在制造业没有了,工作机会没有了。最重要的是,西德战后建立起的一整套以高福利和强势工会为代表的所谓社会市场经济,就根本不可能维持了。因为资本家跑掉了,你工人去和谁谈判呢?你工会还有什么谈判力量呢?资本家没有了,税基没有了,你的高税收、高福利怎么维持呢?整个就会发生严重的危机。
那么西德会怎么应付这个危机?照我看无非就是三种方案。
第一种,既然一体化带来了这样的问题,那我就重新把柏林墙砌起来。从西德的层面来讲,主要就是搞贸易保护,也就是说,我的资本不准过去,你的商品不准过来,我们还是各搞各的。这实际上是去一体化。这当然是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自由贸易也好,加强交流也好,本来是你西德提倡的。现在你要是开始搞贸易保护,自己闭关自守了,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何况,东德可以搞柏林墙,谁敢翻墙就予以击毙,可以搞闭关自守,西德可以搞吗?假如有西德资本家要去东德投资,你西德可以把他抓起来枪毙吗?这条做不成,那怎么办?
可以试想第二条方案。西德要想与东德竞争,它就必须向东德学习。于是,西德就不能有那么高的福利,不能有那么高的工资,不能有那么强大的工会,是吧?东德人成了农民工,西德的工人也要变成农民工,否则你就没有办法去跟东德工人竞争。你所有的这些都要向西德学习。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在体制上西德就被东德统一了。
但这种情况也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下,这样一些情况一旦出现,老百姓是很难接受的。包括延长退休年龄、紧缩债务在内的很多措施已经引发抗议,比如说在希腊,欧盟要求它紧缩债务,一紧缩就引发抗议,闹得不可开交。
如果西德采取了第三种方案,就是强行大规模削减福利,在西德引发的反应会比现在在希腊要激烈十倍,西德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动荡。正常情况下,东德不可能统一西德,但一旦西德发生大乱,出现不可控的状态,东德用非正常手段统一西德并不是不可设想的。
我问莫德罗,假如真的出现了这种状况,一个极右派会怎么看?他说不知道。我说,你作为一个左派,是怎么看这种可能的。因为如果这样演变的话,那显然是东德战胜了西德。但这能说是社会主义战胜了资本主义,这能说是儒家文明诞生了西方文明吗?照我说,这就是不折不扣的18世纪的资本主义打败了21世纪的资本主义,血汗工厂打败了福利国家。
这种现象右派赞成不赞成我不知道,作为左派,你能赞成吗?莫德罗先生很诚恳,他说他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就一直说肯定不可能这样。
我最后和他说,我只是讲了一个寓言,这个寓言叫“昂纳克寓言”。因为这个寓言并没有发生,所以它只是一个寓言。这个寓言在德国没有发生,但是在德国以外的地方是不是也不可能发生呢?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我刚才讲了三种方案,特朗普实际上正常在做的就是第一种。他就是想要竖起一道柏林墙,至于能不能成功,我就不知道了。
左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肯定出现赤字财政
上面说的是国际经济平等层面的问题。在国家层面,我们知道,现在西方很多国家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国家能力危机。弗朗西斯•福山二十五年前曾经很乐观,但是他现在忧心忡忡,认为西方国家出现了国家能力危机,就是说,有很多事情国家想办但是办不成。他到中国来,很羡慕中国,认为中国具备超强的国家能力。所以他说,民主制度还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不能解决国家能力的问题,将面临严重的局面。
可是,所谓的国家能力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国家能力无非就是两个含义。一个是制度,就是说你这个制度是让你这个国家做得成事情,或者做不成事情。那么在制度上,为什么现在西方各主权国家的能力出了问题呢?现在它们是民主制度,以前它们也是民主制度,它们的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凭什么说,以前它们那个国家有能力,现在它们国家都没有能力?
那么好了,第二个含义,就是财政。不管你是专制制度还是民主制度,你要做事都是要有财力的。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政府,不管你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你都做不成什么事。你要做成事,你政府要有充裕的财力。如果说它们以前是民主制度,现在也是民主制度,在制度上没有变化,但是在财力这个问题上变化很大。
现在西方各国普遍都是债台高筑,债务危机非常严重,因为给老百姓提供的福利太多了。它们的债务负担是刚性的,没办法维持。那么债务问题怎么来的?讲的简单一点,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左右两派马上斗得不可开交。左派说,都是因为你们右派讲自由太多,尤其是金融过度自由化,过度发放房贷,最终造成资金链断裂。右派说,为什么会有次贷,就是因为你政府想让穷人买房子,用降低首付的方式实行一种超级福利制度;欧洲福利制度使穷人有房住,你美国还不满足,要让穷人不但有房住,还要鼓励他们也当房主,最终引发次贷危机。争论的结果还是,左派认为自由搞得太多,右派认为福利搞得太多。
2009年,我参加过一次会议,当时我提出,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我说你们左右派在这里争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问题至少是你们共同造成的。
为什么呢?因为道理很简单,为什么你们的国家财政会形成那么大的一个债务窟窿呢?按照左派的理论应该实行高福利、高税收,按照右派的理论应该实行低税收、低福利。无论是低税收、低福利还是高税收、高福利,理论上讲各有利弊,但是都不应该造成债务负担。实行高税收、高福利,你可以说是福利国家养懒汉;实行低税收、低福利,你可以说贫富分化很严重。但是债务窟窿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因为你不管是高税收、高福利还是低税收低福利,财政都是可以平衡的。
讲得简单点,就是有多少税收,就搞多少福利。左派上台,你想搞高福利,你就必须搞高税收。右派上台,你想减税,首先要减福利。可是在西方民主制度下,你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西方民主国家的老百姓对左派和右派的主张都是只喜欢一半的。他们为什么会选左派呢?因为喜欢高福利。但是他们不喜欢高税收。所以左派上台,提高福利很容易,提高税收就比较困难。那么为什么老百姓会愿意选右派呢?因为右派可以给他们减税。但是老百姓喜欢减税,并不喜欢减福利。所以,右派上台减税很容易,但减福利很困难。那好了,左派上台福利增加,但税收增加的不多;右派上台税收减少,但福利减少的不多。这样,债务不是就越来越多了吗?
如果只有左派或者只有右派一家当权,也不会造成这种局面。不管是高福利、高税收还是低福利低税收,都不会这样。从源头上讲,为什么左派右派的主张会造成这种结果?很简单,民主制度下,左派右派互相竞争,都要讨好老百姓,那结果当然就是这样。要取消这一点 ,除非左派右派不再讨好老百姓了。但不再讨好老百姓的话,还是民主制度吗?不是了。
比如说,假如左派右派都要讨好皇上,因为皇上总是既喜欢收费又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假如左派说皇上就应该横征暴敛,那么皇上肯定很高兴;假如右派说皇上就应该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让他们自生自灭,不必为他们太操劳而影响健康,那皇上也会很高兴。
但是你只要搞了民主,你就不能这样。倒不是说左派没有良心,在那种民主体制下,因为左派的手段要能实现,你就必须有多数的支持,右派的主张也一样。通常我们说,劳苦大众支持左派,一小撮富人支持右派,但如果是这样的话,民主选举中,右派怎么得到多数票的支持呢?
左派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肯定就会出现赤字财政。假如说民主制度从来就是这样,从来就会造成赤字财政,为什么还能延续两百年,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为什么以前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为什么以前不是这样呢?既想要最多的自由,又想要最多的福利,我把这种诉求叫做“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能力会因债务不可控而恶化 
什么是最好的政府?右派说,最不管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意思就是说这样的政府能给老百姓最多的自由。左派说,服务最多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意思是说这样的政府能给老百姓最多的福利。其实我说,最好的政府是政府既不征税,又可以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左派右派都满意,自由最多,福利也最多。可惜这样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最近二十年看到就是这样的现象。比如说希腊出现债务危机,右派要求紧缩,要求减少福利,然后老百姓上街示威,推翻右派政府。后来上台的是激进左派齐普拉斯(Alexis Tsipras)领导的政府。你说齐普拉斯是左派吗?从他反紧缩、主张维护福利来讲,好像他是左派。可是齐普拉斯并不主张高税收。为什么他不主张高税收?因为主张高税收的话他就上不了台了。老百姓是让他维持福利,不是让他来加税的。他不主张高税收,又要维护高福利,他能怎么办呢?就只能向欧盟赖账,只能说我现在就是欠账不还给你。
以前的民主国家为什么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债务问题?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以前在全球化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在一个孤立国家的财政系统内部,“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不可行性是很容易被国民认识的。讲得简单一点,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既不想交税,又想高福利,那很快就会使国家财政破产。国家财政破产,就会乱印钱,乱印钱就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就会觉得这不行了。老百姓觉得这不行了,那么不管你是降低福利还是增加税收,老百姓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老百姓,你不能说他们个个都是全知全能的精英,但也不是傻瓜,不会不撞南墙不回头。出现问题,他们体会到了,是会改的。
就希腊而言,我们现在说希腊人又想要福利又不愿意交税,实际上他们加入欧盟之前已经有这样的情况,但当时不那么严重。为什么不那么严重?因为以前他们没有加入欧元区,是要自己发行货币的,这个货币就是德拉克马。
历史上德拉克马曾经多次贬值,一贬值就是通货膨胀,希腊老百姓就知道,这么玩是玩不下去的。可是他们自从加入欧盟以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大家知道入欧以后他们用欧元,欧元是不会有通货膨胀的。所以他们不管借了多少债,都不会再有通货膨胀的问题了,他们就感觉不到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全球化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使一个国家的财政会通过经济的一体化向全球无限制透支,导致债务窟窿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会被掩盖住,使得人们遏制“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诉求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希腊是一个小的例子。大的例子当然就是美国。美国的国债多,这还是次要的,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也是负债的标志。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它买的多卖的少。它买东西时给你一笔美元,它这笔美元其实就是它欠你的账。你拿了美元之后不再买商品,那不就是废纸吗?其实就等于是他欠你的。你拿了美元不去用,还有贬值的风险,那么避免贬值的方式是什么?就是买美国的国债,美债最安全,而且收益率最高。
这个问题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谓国家能力会因国家财政不可控的债务状况而恶化。那么好了,你可以说全球化导致了一个国家会向全球透支,但是你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因为透支的本质是借钱,而不是抢钱——如果是抢钱就不会有债务,因为抢来的钱是不用还的。而且,抢钱需要有霸权,但对借钱来讲,霸权是不管用的。因为借钱的前提是别人愿意借给你,美国这样的国家不去借钱,对方还会着急,还就是愿意借给美国。美国不去借钱,对方还不高兴。
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全球化过程还有另外一极。刚才已经讲了,美国这种体制下,它的老百姓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但是在全球化的另一极,也有一些左派和右派,他们的主张都是从西方来的,但是他们的左派和右派玩游戏的平台和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左派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但在全球化的另一极,那里的左派右派都要讨好政府,这一点和西方不一样。那么由于那里的左派右派都要讨好政府,所以那里就不存在老百姓既要福利又不想交税的情况。恰恰相反,那里的政府想征多少税就征多少税,它给一点福利,你老百姓就要感恩,如果不给,老百姓也不能问政府要。这样,政府手中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全球化就在这两极中形成了严重的互动。结果就是,一方的政府越来越穷,另一方的政府越来越富。但一方的政府越来越穷,不见得它的老百姓越来越穷;另一方的政府越来越富,不见得它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富。完全是两回事。
中国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世界的命运
有些人说,这二十多年来的全球一体化带来了一个趋同化的趋势。就是说,我们现在搞的其实不是纯粹的计划经济了,而它们也没有人说,它们搞的就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如果要讲计划的作用、市场的作用,任何国家都有这样两种作用。如果要讲社会保障和经济效率,也没有任何国家说可以只要一样。但,是不是这两种国家就是一样的了?其实不是的。不但不一样,而且还越来越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市场经济在世界上某些国家那里,意味着政府权力不减,但推卸福利责任;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市场经济意味着政府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同时要维护老百姓的福利。因此这两种体制表面上看趋同,但实际上完全相反的。
全球化过程实际上使这种两种相反的特征都在不断强化。在一极,造成它们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小,但是责任越来越大;在另一极,造成它们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责任越来越小。这样下去肯定要出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觉得也是很难逆转的。但是这里的确有一个全球化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的问题。
全球化从理论上讲应该给所有人都带来好处,也的确给我们中国带来了好处。我这里讲的好处不只是说全球化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我们在体制上也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至少在改革三十年以后,我们中国人无论是自由还是福利,从纵向的角度看都比过去进步了很多。
全球化的一个结果是,西方的工会制度、福利制度出现了一定的衰败。我们中国人是把这些事情当作西方人的笑话看,还是把它们看作对我们也是一种威胁呢?我觉得这个是个很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全球化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我们说,以前我们中国改革决定的是中国的命运的话,那么现在,中国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还决定着世界的命运,决定着全球化到底是趋向于一种良性的进步,还是趋向于劣币驱逐良币。

linux的12个ip命令范例

$
0
0
我们一直在使用 ifconfig 命令来执行网络相关的任务,比如检查和配置网卡信息。但是 ifconfig 已经不再被维护,并且在最近版本的 Linux 中被废除了! ifconfig 命令已经被 ip 命令所替代了。
ip 命令跟 ifconfig 命令有些类似,但要强力的多,它有许多新功能。ip 命令完成很多 ifconfig 命令无法完成的任务。

案例 1:检查网卡信息

检查网卡的诸如 IP 地址,子网等网络信息,使用 ip addr show 命令:

1


2


3


$ ip addr show




$ ip a s

这会显示系统中所有可用网卡的相关网络信息,不过如果你想查看某块网卡的信息,则命令为:

1


$ ip addr show enp0s3

这里 enp0s3 是网卡的名字。

案例 2:启用/禁用网卡

使用 ip 命令来启用一个被禁用的网卡:

1


$ sudo ip link set enp0s3 up

而要禁用网卡则使用 down 触发器:

1


$ sudo ip link set enp0s3 down

案例 3:为网卡分配 IP 地址以及其他网络信息

要为网卡分配 IP 地址,我们使用下面命令:

1


$ sudo ip addr add 192.168.0.50/255.255.255.0 dev enp0s3

也可以使用 ip 命令来设置广播地址。默认是没有设置广播地址的,设置广播地址的命令为:

1


$ sudo ip addr add broadcast 192.168.0.255 dev enp0s3

我们也可以使用下面命令来根据 IP 地址设置标准的广播地址:

1


$ sudo ip addr add 192.168.0.10/24 brd + dev enp0s3

如上面例子所示,我们可以使用 brd 代替 broadcast 来设置广播地址。

案例 4:删除网卡中配置的 IP 地址

若想从网卡中删掉某个 IP,使用如下 ip 命令:

1


$ sudo ip addr del 192.168.0.10/24 dev enp0s3

案例 5:为网卡添加别名

假设网卡名为 enp0s3,添加别名,即为网卡添加不止一个 IP,执行下面命令:

1


$ sudo ip addr add 192.168.0.20/24 dev enp0s3 label enp0s3:1




 

案例 6:检查路由/默认网关的信息

查看路由信息会给我们显示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路由路径。要查看网络路由信息,执行下面命令:

1


$ ip route show



在上面输出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到所有网卡上数据包的路由信息。我们也可以获取特定 IP 的路由信息,方法是:

1


$ sudo ip route get 192.168.0.1

案例 7:添加静态路由

我们也可以使用 IP 来修改数据包的默认路由。方法是使用 ip route 命令:

1


$ sudo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92.168.0.150/24

这样所有的网络数据包通过 192.168.0.150 来转发,而不是以前的默认路由了。若要修改某个网卡的默认路由,执行:

1


$ sudo ip route add 172.16.32.32 via 192.168.0.150/24 dev enp0s3

案例 8:删除默认路由

要删除之前设置的默认路由,打开终端然后运行:

1


$ sudo ip route del 192.168.0.150/24

注意: 用上面方法修改的默认路由只是临时有效的,在系统重启后所有的改动都会丢失。要永久修改路由,需要修改或创建 route-enp0s3 文件。将下面这行加入其中:

1


2


3


$ sudo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np0s3


172.16.32.32 via 192.168.0.150/24 dev enp0s3

保存并退出该文件。
若你使用的是基于 Ubuntu 或 debian 的操作系统,则该要修改的文件为 /etc/network/interfaces,然后添加 ip route add 172.16.32.32 via 192.168.0.150/24 dev enp0s3 这行到文件末尾。

案例 9:检查所有的 ARP 记录

RP,是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缩写,用于将 IP 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也就是 MAC 地址)。所有的 IP 和其对应的 MAC 明细都存储在一张表中,这张表叫做 ARP 缓存。
要查看 ARP 缓存中的记录,即连接到局域网中设备的 MAC 地址,则使用如下 ip 命令:

1


ip neigh








 

 

案例 10:修改 ARP 记录

删除 ARP 记录的命令为:

1


$ sudo ip neigh del 192.168.0.106 dev enp0s3

若想往 ARP 缓存中添加新记录,则命令为:

1


$ sudo ip neigh add 192.168.0.150 lladdr 33:1g:75:37:r3:84 dev enp0s3 nud perm

这里 nud 的意思是 “neghbour state”(网络邻居状态),它的值可以是:
  • perm - 永久有效并且只能被管理员删除
  • noarp - 记录有效,但在生命周期过期后就允许被删除了
  • stale - 记录有效,但可能已经过期
  • reachable - 记录有效,但超时后就失效了

案例 11:查看网络统计信息

通过 ip 命令还能查看网络的统计信息,比如所有网卡上传输的字节数和报文数,错误或丢弃的报文数等。使用 ip -s link 命令来查看:

1


$ ip -s link



案例 12:获取帮助

若你想查看某个上面例子中没有的选项,那么你可以查看帮助。事实上对任何命令你都可以寻求帮助。要列出 ip 命令的所有可选项,执行:

1


$ ip help

记住,ip 命令是一个对 Linux 系统管理来说特别重要的命令,学习并掌握它能够让配置网络变得容易。

川普考慮永久限制中國在美投資

$
0
0
據白宮高層官員表示,川普政府認為對中美貿易關係的強硬策略開始奏效,正準備加強對中方施壓,聚焦新的關稅並阻擋中國在美國的科技投資。官員還透露,川普政府正在討論是否要永久限制中國在美國投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4 月 13 日報導,熟悉美方策略的官員表示,美國貿易代表最快將在本周公佈對規模 10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征 25% 關稅的產品清單。
為了使消費者所受衝擊降至最低,減少國內批評,美方最初的 500 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計畫並未包括一些消費性商品,如服裝、行動電話、鞋類等;但貿易專家指出,美國擴大加征關稅範圍後,消費性商品也無可避免將被納入課稅清單。
同時,美國財政部正在研擬禁止中國投資美國的先進科技,包括併購、合資、授權或任何協議。財政部預定 6 月初提出計畫。
報導還提到,透露上述消息的官員指出,川普政府正在討論是否要「永久性限制」中國在美投資,即便中國改變工業政策。
當前,美國總統川普已讓其助手研究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的可能性,此舉將改變川普競選時的承諾,並進一步挑戰中國。中國不是 TPP 成員國。
川普日前揚言另對額外 1000 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4 月 12 日卻在白宮接見以農業為主的共和黨州長和國會議員時表示,中國和美國最終可能不會互相徵收新的稅。
彭博社報導認為,這是自中美貿易衝突過後,川普政府發出的另一個「和解」信號.

文件上传工具-Scup

$
0
0
file uploader 

Scup - Simple screenshot & file uploader

Easily upload screenshot or files to server and copy its URL address to clipboard.

Current features

  • Run in system tray
  • Monitor system clipboard for changes of image or file content (Print Screen, file copy, etc.)
  • Compress multiple files into single .zip
  • Crop image with rectangular selection
  • Upload files to: FTP, Dropbox or save to disk
  • Copy file URL to clipboard
  • Check for updates on start

How to run Scup

Support and contribution

Feel free to create issue with your problem, request, idea or question! Also fork this repository whenever you like, code some changes and create pull request when done.
Donations are welcome:

Known issues

  • Cannot connect to FTP server on Windows, explanation on stackoverflow
  • Local solution: netsh advfirewall set global StatefulFTP disable
  • JVM solution: -Djava.net.preferIPv4Stack=true (used in .exe wrapper)
  • Big memory consumption (needs optimalization)
from https://github.com/enzy/Scup
------

wget https://github.com/enzy/Scup/raw/master/dist/Scup.jar
java -jar Scup.jar 

假如古代中国人没有记载自己的历史

$
0
0
假如古代中国没有任何史料,来来来,我们结合一下世界各地的边角料,构架一下中国的历史:
中国,古称赛里斯、秦尼。又称桃花石,又叫契丹。根据传教士的最新的可信报告,桃花石和契丹的确是一个国家,都是赛里斯的今称。不过契丹应该指的是北方中国,桃花石、蛮子、南家思指的是南方中国。统称秦尼也就是中国。
挪亚的一个孙子,在大洪水后一直向东方探索,最终选择定居在了中国,他就是所有鞑靼人的先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都是鞑靼人,只是他们是文明的鞑靼人,不同于北方那些不开化的鞑靼人。因为根据波斯人的传说,中国人的先祖是法里顿亦或者是图兰人阿芙拉西亚普的后裔,图兰人就是鞑靼人,只是波斯人因为宗教不同歪曲了我们基督教记载的真实历史罢了。
根据萨拉森人(阿拉伯人)的记载,鞑靼人很早就在中国建立了一个松散的王国。这个王国大约位于蛮子地区的康府(广州)或者位于刺桐(泉州),从印度坐船可以抵达。
当时契丹地区,被一个鞑靼-突厥人的国家疏勒控制。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疏勒国之后,屠杀当地蛮族十二万,蛮子地的鞑靼国王前来朝觐,并宣誓效忠于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给中国带来了文明,并在疏勒国的国土上修建了疏勒城和胡姆丹城(西安),让蛮子地的鞑靼国王做胡姆丹的总督,这些鞑靼人被希腊化后终于成了文明人,此后他们就定都于亚历山大修建的最东方的城市胡姆丹,并以此为都,于是就有了秦尼国也就是中国。契丹地区和蛮子地区都被中国所统治。
秦尼人的口头传说中,他们在上古时代有一个好战的国王,叫始皇或者叫武帝,曾经击败了草原上的鞑靼人并征服了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始皇或者武帝,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因为除了亚历山大,上古时代应该再没有人有这样的武功了。
到了大约罗马分立的时代,中国分裂为两国,扬子河北的契丹地为黑衣桃花石国(隋唐)、扬子河南岸的蛮子地为红衣桃花石国(南陈)。大约在萨拉森人崛起的时代,黑衣桃花石国的太宗国王攻灭了红衣桃花石国,契丹和蛮子重新归一个国家所统治。
太宗国王是秦尼最伟大的统治者,他皈依了正教,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为证。因为正教的力量,太宗国王击败了威胁秦尼的突厥人。
但是根据我们对中国钱币的考证,在七世纪到十世纪时期,中国的钱币都刻有“开元的通用货币”的字样。这个发现是惊人的,这个名字叫开元的人才是黑衣桃花石时期统治中国的国王。当然也许开元的子孙也用了这个名字,也可能开元的伟大使得他的子孙以他的名义铸钱。而这个开元,可能就是中国口头传说中的太宗国王。
根据波斯人的记载,太宗国王有一个后代叫梁太祖,他手下一个叫阿保机的埃米尔造反占领了契丹。古老的秦尼王统只统治了蛮子地区和部分契丹,而契丹地区被阿保机这个僭主统治,所以才有了契丹和蛮子是两个国家的误会。梁太祖的后裔丢失了契丹后,就以刺桐附近的行在(杭州)为首都。
阿保机王朝传了九代,被一个叫女真的鞑靼蛮族部落征服,女真王在契丹建立了一个叫大辽的国家。古老的秦尼王后裔、梁太祖的子孙高宗国王放弃了所有契丹领土,和女真王以扬子河为界。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清楚了,未开化的鞑靼人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征服了女真王。成吉思汗的子孙又征服了蛮子地的古老秦尼国。忽必烈汗在契丹地区东方修建了一座叫汗八里的新城市做了首都,胡姆丹这座亚历山大大帝营建的古城似乎已经变成废墟了。
成吉思汗的子孙在秦尼的统治并不稳固,康府(广州)一带的蛮子人在一个叫洪武的佛教僧侣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很快便战胜了这些落后的鞑靼人。开化的鞑靼后裔秦尼人重新统治了整个秦尼,鞑靼人被赶回了鞑靼利亚。这个新的秦尼国家继续定都汗八里,并用“大明”做他们的新国名。洪武有一个儿子叫永乐,他曾经派舰队威胁印度洋上的各国臣服,但似乎毫无效果。永乐和洪武父子曾多次讹诈帖木儿,使得帖木儿大怒向秦尼出兵,但帖木儿死在了东征的路上,所以波斯和秦尼的战争并没有爆发。
后来,鞑靼人的一支叫满洲,满洲人重新征服了秦尼,也就是如今的大清国。
我们简单归纳下中国的王朝更迭史,大约如此:
1、赛里斯-桃花石王朝(建立者为投靠亚历山大的鞑靼国王,统治者桃花石家族,首都胡姆丹)
2、红衣桃花石王朝(分裂自桃花石王朝,被黑衣桃花石王朝消灭,统治者桃花石家族,首都可能是刺桐)
3、黑衣桃花石王朝(分裂自桃花石王朝,被成吉思王朝消灭,统治者桃花石家族,首都胡姆丹,丢掉契丹地后迁都行在,在刺桐附近)
4、阿保机王朝(黑衣桃花石王朝的埃米尔阿保机建立的僭主政权,被大辽王朝消灭,统治者阿保机家族,首都不明,可能是胡姆丹)
5、大辽王朝(鞑靼人女真部落建立,被成吉思王朝消灭,统治者女真家族,首都不明,可能是胡姆丹)
6、成吉思王朝(鞑靼人孛儿只斤部建立,被大明王朝消灭,统治者成吉思家族,首都汗八里)
7、大明王朝(洪武建立,推翻成吉思王朝,被大清王朝消灭,统治者洪武家族,首都汗八里,改名叫京师)
8、大清王朝(鞑靼人满洲部建立,统治者满洲家族,首都汗八里,改名叫北京)
---------

好在中国人记载了自己的历史 ,所以共匪就不能肆意串改历史咯。

终于成功利用基于haskell的wstunnel-by-erebe翻墙

$
0
0
详情见http://briteming.blogspot.com/2018/04/haskellwstunnel-by-erebe.html的末尾-
“我的补充说明”

印度-貧窮與奢華,一線之差

$
0
0

印度很有特色,虽然基础设施差点,但发展潜力无穷。

"震"怕了!智利國土全被專家給翻遍

$
0
0

我真是佩服台湾的媒体这样主动出击去报道国外的事情,比如现在这个三立新聞台的“消失的國界”节目。中国大陆却很少这样的节目,唉。

短网址服务网站

$
0
0
1、tinyurl
官方网页:http://tinyurl.com/ ,
这个短网址美博园使用多年,可用代码在网页中自动生成文章短网址,非常方便。

2、Bitly
主页:https://bitly.com/
无需注册,速度很快、功能完整,第三方工具齐全,还有提供 Chrome 浏览器扩充功能,书籤列快速缩网址工具,以及从手机、平板电脑以Email方式建立短网址等等。

3、bit.do
主页:http://bit.do/
bit.do无须注册,将连结贴入框中,即可产生短网址,并支持个性化自订短网址的名称,在连结后面加入-符号,就能分析点击次数、访客来源。

4、Rebrandly
https://www.rebrandly.com/
Rebrandly短网址服务,需注册会员后,才能开始使用短网址服务,可自订短网址后方的字串名称,并支援在后台检视所有产生的历史网址的点击次数。

5、McAf.ee
主页http://mcaf.ee/
是知名防毒软体大厂McAfee所推出的短网址服务,主打"安全短网址",具有扫描链结是否安全的功能.
--------

我推荐bit.ly

美中贸易战的背后逻辑

$
0
0
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讲演中承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并提出四方面举措来扩大开放。随后,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了未来几个月将要落实的6项金融开放措施。
至此,美中贸易战似乎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逐步壮大,美中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分歧甚至对立,出现摩擦的频率越来越高。此次的贸易争端,美中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也许最后会以双方的妥协告终,但争端背后的逻辑却值得深思。有研究者认为,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体制和意识形态冲突,甚至是自由资本经济和国家垄断统制经济的对抗
中美贸易如何一步步走向现在
回顾历史,1941年,面对残酷的二战局面,基于“对更好的未来世界的希望即以此为基础”的愿望,美英联合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建立并完善了以民主和人权为圭臬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并获得大部分国家的追随和认可。
但是,《大西洋宪章》的理想主义道路,也使美国肩负了沉重的负担。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包括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俄亥俄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区失业严重,成为难堪的“铁锈区”。由于美国制造业的外迁和外包,在过去20多年,美国中产阶级、蓝领工人收入几无增长,沉沦为社会的边缘,变为“沉默的大多数”和失败者。据报道,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新近表示,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将在2020年突破1万亿美元。
同时,据美国知识产权盗窃问题委员会2017年的一份报告,美国每年因知识产权被窃取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2,250亿至6,000亿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三次根据针对知识产权的“特别301”条款,启动对中国的调查。
2018年4月,民调显示71%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采取措施修正美国对中国3,750亿美元的逆差。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推特上表示:“我并没有和中国开打贸易战。许多年前,那些代表美国的愚蠢或无能的人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现在我们每年的贸易逆差达5000亿美元,还有3000亿美元盗窃知识产权的损失。我们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此次的美中贸易摩擦也就此展开。
然而,此次美中贸易摩擦并不是美方单纯的希望减少贸易损失,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利益,更多还是反映了特朗普政府代表的美国在国际政治与外交战略上的转变。
在就职演说上,特朗普再次重申了他的“美国优先”原则。在外界看来,这是他力图修正前几届政府的理想主义道路,这些理想主义导致资产负债20万亿美元。特朗普进而向美国传统价值也就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的保守主义回归。如此,长期的美中贸易不平衡,自然难以让美国继续容忍。
中国官方数据统计,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中国GDP总量为3697亿元人民币,到加入WTO之前的2000年,GDP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增长迅猛发展,2017年GDP总量达到827122亿元。可以说,中国是加入WTO最大的受益者。
强势扩张的中国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之前的“韬光养晦”策略开始被抛弃,在国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生硬和强势。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叙利亚问题上,均表现了与国际主流社会相悖的态度。同时,大规模的金元外交以及“一带一路”显示的扩张企图,更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紧张和警惕。
另外,在对待WTO规则方面,使用不守规则、极端工具主义的“中国式聪明”,无疑也使国际社会失望并愤怒。2016年是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要求WTO额外保护15年到期时间,在此期间,中国多项承诺没有兑现,外界对中国的承诺日渐失望。美国、欧盟、日本相继表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当初能够加入WTO离不开美国的“力挺”。随着前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宣告结束,对于造成多国灾难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遗留,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一直希望通过贸易开放的方式,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转型。不过,这种转变并没有如预期般出现,中国没有因为融入国际市场体系而改变任何政治架构。
今年1月,美国防部曾经发布战略报告,将中、俄列为最重要对手,同一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公布新报告,指责中、俄两大经济体不愿开放国内市场、没有进行公平贸易,违反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对全球贸易体系形成威胁。
报告甚至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个错误。
“制度自信”还是固守体制
有研究者提出,一百年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体上形成三种世界秩序,彼此博弈:一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二是斯大林主义主导的苏联世界秩序、三是伊斯兰世界秩序。
其中,前苏联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国际秩序主要内容为世界革命,实行不受法律限制的暴力专政;在经济上用暴力掠夺有产者,建立指令性计划经济;对意识形态和文化实行强力控制,垄断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取消公民的社会组织,对不同意见的人持续进行镇压。由于历史上曾经为“同一阵营”,以及不受约束权力的诱惑,加之工具化、选择性形成的“半市场、半管制”的经济取得了“成功”,使中国更加迷恋于“独特性”。
从推出《北京共识》以消解《华盛顿共识》到中共《党章》修改、修宪,再到网络安全法通过,要求国内私企、外国企业设立中共党支部等一系列措施等实施,充分表现了中国的自认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也表明了中共高层并没有制度转型的意愿。同时,由于存在可以掠夺的巨大利益,以及对前苏联崩溃的震撼和警觉,加之权贵集团的掣肘,中共只能固守现有体制,而延缓出现前苏联的局面。
至此,对内高压,对外寻找扩张机会,以利益换取同盟对抗国际主流社会,自然成为中国未来道路的不二选择。基于财政的需要,汲取型、低人权的经济模式还会延续,对于国企的偏好和支持也将继续。
2011年,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报告指出,刨除包括免费占用的资源、无息低息贷款等特殊政策支持,中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利润,甚至是负利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时表示,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几乎是同时,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0日报道,中国军方最近在南沙群岛的两个哨所安装了通信干扰设备,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中国对南海进行军事化的重要步骤。
而在更早,美国国防部发布名为《中国2017军事安全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指,中国有可能在非洲的吉布提以外建设更多海外军事基地,其中可能包括亚洲的巴基斯坦。
有学者认为,贸易问题需要回到贸易本身解决,但作为文明重要体现的制度,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制度之间必然发生碰撞和竞争,贸易之争不过是不同制度在外交过程中的外在表现。
正常人不会享受对抗和战争,但不同制度的碰撞,不会因为一时的相互妥协而消失。最终解决这种对抗的唯一出路是成为更文明的国家,而更文明国家在不同制度的竞争中,必定会最终胜出.

中国在技术转移智财权以及创新科技等层面的不公平贸易保护与窃夺行为

$
0
0

包括:
一、中国限制外资所有权,要求必须以合资方式在中国进行投资,而多数合资对象都是中国国营企业。同时中国又透过行政审查与许可程序,施压美国公司必须做出技术转移。
二、中国透过进出口科技相关规定,针对外资采取歧视性的执照核发限制,迫使美国企业基于市场考量,不得不将技术转让给中方。
三、中国官方主导并采取不公平作法,让中资有系统地投资或并购美国公司与资产,以获得技术转移与智财权。
四、中国政府发动并支持网路入侵行为,渗透美国公司,窃取敏感商业资讯与秘密。
--------

土匪就是土匪,其行为处处带有土匪特色。

中国急急招募“美奸”中间人

$
0
0
中美贸易战的序幕精彩万分。这是因为美国从过去的受骗经验中吸取教训,也运用中国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来对付中国,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将遇良材,棋逢对手”,不再像过去那样由中国主导,美国受骗的轨迹走下去。
为此,《中央社》发表“搞不懂川普贸易战中国急寻美方中间人”的消息就特别耐人寻味了。《中央社》引述《纽约时报》报导,包含王沪宁、王岐山在内的中国高层人士,近来努力寻求了解美国总统川普对贸易战的态度。由于过去中方在美国的常用联系人,大多被川普边缘化,因此中方急切寻找新的中间人。
两国开战,即使是贸易战,中间人应该是第三国的人才是。现在中国要找的中间人居然是美国人!按照中国一向的政治逻辑,如果美国找的是中国方面的中间人,这些人肯定是被中国政府认为是里通外国的“汉奸”,否则怎么可以在两国之间,不站在自己国家一方而是站在“中间”?这不是变相“资敌”吗?而现在中国要寻找新的“中间人”居然如此大鸣大放招募“美奸”,也可见中国是如何利用美国的民主制度,来颠覆民主国家的伎俩了。
由中共最高层排名第5与第8的王沪宁与王岐山出来招募,其所需要的“美奸”自然也是大尾的“美奸”。按照《纽约时报》的报导,过去的“中间人”包括3位前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鲍尔森(Henry Paulson)和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以及前美国贸易代表左里克(Robert Zoellick)和前国防部长柯恩(William Cohen)。
报导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时殷弘说,中国官员在华府熟悉的都是川普的敌人,川普很讨厌这些人。为此,王沪宁、王岐山、刘鹤(副总理)都亲自出马频繁接见美国商界摸底。
我们虽然不必像共产党那样把这些人列为“美奸”,但至少表明他们在中美战略冲突中,并不是全心全意站在美国这一边,“中间人”实际上已经类似“代理人”,也难怪川普讨厌他们,美国人也会讨厌他们。也因为中国失去在美国的“耳目”,所以对这场贸易战只能出言恫吓,或摆出假开放的姿态继续骗人,实际上已经失去方寸。所以当川普说要继续列出中国一千亿美元的产品征收关税时,中国手足失措,没有先前说的“奉陪到底”,因为没有那样多的美国输中产品可以奉陪。
国共内战中,共军大败国军(国民党军?),有相当程度是国军将领周围布满中共的耳目,导致国军的部署与一举一动,都在中共掌控之中,而被轻易对付。一旦失去耳目,中共就耳聋目盲,应对难免就会败阵。由此也可见,过去几十年中国对美国各界的渗透有多深。川普清理门户,就在中美对战中,占了优势。
中国对台湾亦然。过去的中间人是一群骗吃骗喝的国民党的老官僚、军僚,得到错误的资讯。然而绿营中也有这种“中间人”,蔡政府必须对此有所防范。为了贯彻习近平并吞台湾的急切心理,涉台部门也急于寻找新的“中间人”,包括国民党内与党外,所以台湾的国安部门必须十分警觉,各界代表人物也须自爱,不要堕入“奸”阱被唾弃而成千古罪人。

后特朗普时代 美国仍能领导世界

$
0
0
后特朗普时代美国的领导地位在亚洲能否继续存在?

约瑟夫•奈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同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的竞争中,美国均占据了不可忽略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人口的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美国是直到2050年前唯一一个对世界人口发展做出持续贡献的工业国家。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很可能将这一头衔让给印度。”
“第二个优势是能源。十年前美国的能源还完全依赖进口。随着出现页岩开采的革命,美国从目前的能源进口国转变成为一个出口国。北美将在下一个十年里成为能源自给自足的区域,而与此同时中国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能源进口。”
美国第三个优势是在科技方面。“多少专家都认为,中国将在科技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在科研、开发以及对科技进行商业化的过程中,美国仍是世界的领衔者。”
第四个优势是教育体制带来的科研优势,中国交通大学推出的最佳大学排行榜前20名中,美国占了16名,而中国一个都没有。
第五个优势是美元的优势。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只占1.1%,美国占64%。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货币蓝、中国随之获得特别提款权时,许多人相信美元的好日子不长了。然而,从那时至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流通比例不升反降。一个值得信赖的储备货币取决于它在资本市场的根基、背后政府的信誉以及法治。这些东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都不具备。
第六个优势是地理上的优势。这一点中国无法相比。美国被大洋环绕,虽然特朗普削弱北美自贸协定,是个错误的政策,但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邻国从整体来看,仍是友好的。中国不同,它有14个邻国,跟某些重要邻邦如印度、日本和越南,还存在领土纠纷,由此,中国的软实力被限制。虽然地理位置允许中国从陆地对南中国海实施控制,美国在那里没有领土要求,却在其他95%的公海里掌握着控制权。”
除去以上美国具有的优势,约瑟夫•奈伊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美中之间没有战争的先兆。一方没有给另一方带来生存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于1909年超过了英国,英国对德国的恐惧引发了那场灾难。与那时不同,当今美国和中国都有时间化解冲突,而不必受到歇斯底里和恐惧的驱使。”
作者最后援引李光耀的话作为结语。他曾询问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中国是否有朝一日超过美国?
“他说不会。因为中国虽然拥有14亿人的智慧,但美国的开放可以让75亿人的智慧发挥更大的创造力,为美国带来好处。如果美国的这一开放政策得以延续下去,它的领导地位不仅在亚洲,很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能持续下去。”
日本反对“一带一路”立场开始松动
中国联日抗美?
《法兰克福汇报》就中日关系转暖发表评论,指出本次中国外长王毅出访日本的时机正值特朗普对这两个国家均挥起关税的大棒。两国接近发出的信号是,北京希望利用美国的贸易政策加大在地区的影响力。不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对记者谈话时否定了中方在美国钢材关税问题上向日方提出请求的报道。
“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瞄准的是美中和美日贸易逆差。中国就钢材和其他商品公布了反制措施,但日本至今仍保持了克制。”
安倍晋三首相本周将访问美国会晤特朗普总统。“日本作为美国紧密的盟友却还是上了制裁名单,让东京愤怒。不仅如此,特朗普最近指责日本使用不公道贸易手段的口气更不客气。媒体报道称,安倍建议两国在部长层面展开对话,交换对商贸各类问题的看法。美国希望尽快促成双边自由贸易,但日本不愿。安倍希望说服特朗普重返TPP谈判,TPP针对中国,旨在克服盗窃智力产权。”
“中国同日本的接近事出有因。去年,安倍缓和了对'一带一路'所持的拒绝态度。河野外相表示,日中可以就个案进行合作,条件是融资以及环保等国际标准得以保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般被解读为北京扩大在亚洲影响力的尝试,因此开始时日本就表示反对,也没有加入中国主导、为亚洲基建项目融资的亚投行。”

如何查看mac的磁盘空间

$
0
0


方法/步骤
  1. 请先点击屏幕左上角的苹果图标,然后再点击“关于本机”选项,如图所示
  2. 随后在打开的关于本机信息窗口中,点击顶部的“储存”栏目,如图所示
  3. 接着就可以看到当前Mac 电脑硬盘的总共的空间,以及已使用的空间和可用的空间.
Viewing all 2048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