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看得透又看得远者prevail.ppt.cc/flUmLx ppt.cc/fqtgqx ppt.cc/fZsXUx ppt.cc/fhWnZx ppt.cc/fnrkVx ppt.cc/f2CBVx
Viewing all 2048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中共的党支部建到了美国的大学

$
0
0
美国《外交政策》揭露在美国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中间,建有共产党党支部组织。毛泽东名言将支部建到连上,在外国大学实现,不仅有利于继续对中国留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同时也有对中国留学生阻吓作用,即在外国也受到党组织监控。
据联合网新闻报道,列宁式政党不只在公务机关以党领政、以党领军,并且在社会上各个角落都有细胞小组,严密控制所有人群/组织的一举一动。如今,中国共产党不只藉此监视该国境内,还进一步将细胞组织发展到全美各校。
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透露,华中科技大学9名师生,于2017年7月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檳分校(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IUC)时,在宿舍成立共产党组织。该校派出4名教师,加强对学生在美期间的意识形态指导,这个小组在美国大学的宿舍开会讨论党的意识形态,然后把照片上传到华中科技大学的网站上。
据《外交政策》的报道指出,伊利诺大学与中国许多学校都有交换计划,其中至少有两所中国大学曾经直接派人到香槟分校设立党组织。1位曾经在2017年秋季班前往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交换的中国学生表示,他们在成行之前必须先上“法轮功的危险性”等课程。到达伊利诺之后,中国的母校要求整团学生先成立临时党组织,去年10月还要求他们开会观看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交换生还被要求要汇报同学们的任何潜在颠覆言论。回到中国后,必须与老师们一对一开会,汇报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并且说说别的同学是否有“反党思想”。
《外交政策》的报导指出,除了伊利诺州之外,在加州、俄亥俄州、纽约州、康乃狄克州、北达科他州,以及西维吉尼亚州也都有中共建立组织的现象被揭发。
报道指出,中共在美国各校建立党组织,显然是在习近平任内扩大的策略,试图将中国共产党的控制扩张到全球,试图使中国师生即使到了海外,也会在知道有人会汇报自己的言行,而与“有害的意识形态”绝缘。
中国共产党也并不遮掩建立这些组织的企图。2017年11月,中共喉舌《环球时报》便曾报道,海外党组织的数量不断攀升是个新现象,显示党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联合新闻网报道引述在柏林的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担任访问学人的霍夫曼(Samantha Hofman)指出,对中国在海外的学生而言,中共藉此透露出一个讯息:党就在这里!它会直接介入你在海外读书的生活。

防火防盗防中国:国家千人计划特聘芯片专家李云初起底

$
0
0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自称掌握国家“高端芯片”技术的云芯公司董事长李云初正在一步步复制7年前陈进“汉芯”的超级骗局。
  李云初的A面: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AMU)电子博士、ADI等从事高性能模拟电路产品设计超过10年、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创始人、拥有被美国列入禁运名单的高端数据转换器芯片自主研发技术。
  李云初的B面:这一切荣誉都来自对ADI产品原版的剽窃。在删掉 ADI相关LOGO后,李云初把相同的申报材料一遍一遍复制后,走马灯似得与政府、军方甚至中兴、华为开始了合作。不幸的是:这位领军人物没有为合作伙伴生产出一颗真正能够产品化的芯片。
    发起:剽窃 ADI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2009年,李云初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这是一个光鲜的开始。
  李云初的简历中自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士、硕士和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AMU)电子博士学位。在美国ADI及TI等公司从事高性能模拟电路产品设计超过10年,拥有10多年项目团队管理经验。
  在国防、军事、航天等领域,高性能模数及数模转换器直接决定了雷达系统的精度和距离,其中12比特200兆以上 ADC、12比特1250兆DAC以上产品为ADI、TI等美国大厂所完全垄断,并作为高端产品被美国列入禁运名单。
  李云初的申报材料称:其核心产品与ADI国际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最高水平一致,远超禁运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高端装备和设备制造奠定了核心基础。通过研发下一代更高性能的产品,真正实现高端数据转换芯片国产,摆脱美国对中国在此类产品线的封锁,实现“高端芯片中国创造”。
  据熟知内情的人士介绍:ADI里ADC、DAC分别由两个项目组执行,李云初属于DAC组,李云初有机会拷贝DAC原版GDSII文件;按照规定,李云初没有机会拿到ADC部分GDSII文件,但李云初用相机对着电脑屏幕拍下了ADC部分版图照片。                 
        
    凭借来源于ADI的原版GDSII文件,2009年,李云初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接踵而来的是,随后的两年内,李云初获取1000万元的资金。但由于ADC部分不过关,项目最终没有成功
  自办云芯微:复制汉芯 相机里的ADI技术
  2010年5月,在24所“千人计划”项目尚在进行时,李云初凭借同样的技术资料在昆山花桥开发区自办企业——苏州云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云芯微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其中李云初本人470万元,持股94%,另一名为股东为屈玉贵,持股6%。据知情人透露:屈玉贵为李云初丈母娘。
  据透露:云芯微出资实际上来自24所提供给李云初的1000万元项目经费,经过云芯微,“千人计划”项目经费就变成了李云初的个人资产。
  凭借“千人”特聘专家的头衔,李云初获得了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桂冠,公司被列入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
  但不久,同样的失败在云芯微继续上演:2012年2月确认投片,但到了4月份,ADC部分依然不过关。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李云初拿出在ADI时用相机对着电脑偷拍下ADC部分的版图照片。
  当时的公司员工都知晓这个事件。技术人员按照版图调整了一下,产品顺利通过,第三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ADI对照检测后:管脚兼容,寄存器配置相同,可完全替代,性能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同。
  5月17日左右开始在台积电(TSMC)上海松江工厂开始流片,7月11日完成流片。
  为了避开台积电(TSMC)的审查,流片前(tapeoff)专门组织人员将与ADI相关的logo删掉,并重新进行多次包装。
  据披露:共计11颗芯片,除部分为非原版ADI芯片外,其余全部为ADI全部或者部分GSDII文件的芯片:
  AD9739:2.5GSPS 14bite DAC
  AD9736:1.2GSPS14bite DAC
  AD9910:1GSPS 14bite DDS
  AD9783:500MSPS 16bite 双通道DAC
  AD9747:250MSPS 16bite 双通道DAC
  AD9142:1.5GSPS  16bite 双通道DAC,该芯片为部分ADI产品。
  AD9265:125MSPS 16bite 单通道ADC(采用ADI版图照片参照设计而成功)
  AD9268:125MSPS 16bite 双通道ADC(采用ADI版图照片参照设计而成功)
  其余几颗芯片虽然不是ADI原版芯片,但是也大部分采用了ADI的核。
  AD9745:14bite 250MSPS 双通道DAC
  AD9613:14bite 250MSPS 双通道ADC
  PSOC:包括了AD9265+AD9910两个GDSII文件的SOC芯片
  走马灯似的“合作”合同
  晶圆(wafer)出来后,快点产品化、量产吧?李云初的态度是:NO。
  李云初有自己的逻辑:凭借成本优势,一个客户挣两三百万,但太累;李云初看中是个个单笔过千万的收入:来自军方、政府、机构的研发经费。
  在和24所不愉快的合作后,云芯微把几乎一样的申报材料改换抬头群发到14所、54所、58所、中科院微电子、江苏省科技厅、苏州昆山等。
  凭借“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李云初开始走马灯似地签下各种合同,但项目均在收钱、预研发阶段停摆:
  2010年,与中电集团第14所签订开发协议,合同额1000万元,实际到账800万元,至今没有一颗产品成型;
  2012年,获银行授信3000万元;
  2012年,获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1500万元;
  2012年6月,获昆山创投、中科院微电子增资1700万元;
  2012年前后,获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00万元;
  2013年,与中电集团第54所合作,250MSPS 16biteADC项目,合同总金额3000万元;
  2012-2013年与中电集团第58所合作研发AD9739项目,恰逢第58所领导系原14所领导,第58所提出必须先见产品再给钱。无奈之下,李云初直接使用ADI的芯片内核出了流片。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介绍:由于被效仿的ADI芯片应力设计有问题,流片时均会产生三条裂纹,负责流片的台积电询问如何处理时,李云初指示回复称:ADI芯片原本也会有三条裂纹,不影响使用,出流片即可。
  那位人士介绍:ADI后来出的芯片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由于李云初不敢改动线路设计,依然存在三条裂纹。
  那位人士据此判断:李云初连改动芯片设计的能力都没有,更不要提设计芯片了。由此判断,云芯微迟迟不产品化是由于根本不具备设计芯片的能力,就是为了骗取资金的。
  下一个“合作”:盯上华为
  据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李云初的云芯公司正在和中兴、华为洽谈,谋求两者之一入资收购云芯。
  那位人士说:华为、中兴对ADC、DAC技术有比较大的需求,一直在找合作伙伴,云芯和14所半成品可能是市场上比较接近华为、中兴需求的。
透露:云芯与华为战略部已经进行了入资收购的谈判,意向合同金额5000万元。但元器件交易网没有得到华为方面的证实。
  元器件交易网目前无法确认李云初是否向华为、中兴如实透露其ADC、DAC产品涉嫌剽窃ADI公司的相关技术
  业内人士判断:经过前一段的专利案,华为、中兴对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极为敏感,如果云芯DAC用到华为、中兴的产品上,一旦被ADI公司发现并索赔,会将这两家公司置于死地.

没有美国,你什么都不是:一个硬件工程师的一天

$
0
0
上午上班,打开Windows系统(美国)的电脑,开始做摞代码。代码写完,调用mentor(美国)的仿真器,仿真一个小时总是出错,拿MATLAB(美国)算下几个参数,发现之前算错了俩,修改参数重新开始。仿真通过了,打开Quartus软件(美国)生成bin文件。
吃了午饭,继续干活,将bin下载到FPGA芯片(美国),信号不通,打开PCB工具(美国)查看电路板是否有虚焊,用安捷伦示波器(美国)点一下,发现了原因,飞了几根线,单板CPU上wind river(美国)系统打印正常,再测就OK了。
下午时间已经过半,开始测ADC接口,用Adobe(美国)打开ADI芯片(美国)手册,看了半天搞到傍晚终于搞通了第一块单板。
晚上开始拿安捷伦频谱仪(美国)看空口信号,反复调测一直到半夜,终于达到要求,长舒一口气,准备第二天调测第二块是TI芯片(美国)的单板。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转折点将现,兼论中兴、龙芯、兆芯

$
0
0
中兴似乎在劫难逃。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Tipping Point已经不远了。
1、违约、犯傻是一回事,生死操之在彼又是另一回事.

中兴为了蝇头小利,去踩美国人划的红线,以致如斯境地,这当然是蠢。但是,蠢货再怎么蠢,也是我们的蠢货。世界排名前五的通信设备商,其生死操控在美国的一个委员会手里,这是另一回事。
这回抓住了中兴,枭首示众,给我国包括全世界发出的是什么信号呢?如此强势,业界与美国的“合作”条件会是平等吗?
中兴有高管如此,还能说是授人以柄;那么华为做了什么呢?仅仅因为任正非当过兵,就算“有军方背景”。其他还没出头的企业也别得意,个个都接受过政府的“不公平扶持”,全都是“受CCP影响”,指不定利用了“政府支持的商业间谍”。
2、房产兴邦是金融上大智慧,为国养猪而已

实际上,从零起步要搞市场经济,总有一个积累过程。你看见有人吃香喝辣,可不就深受刺激努力搬砖了吗?
房地产,本质上就是特别设计的货币池。
我国之前的模式其实是这样的:廉价劳力+污染→出口→外汇→国内相应发行人民币→刺激大家搬砖→创造更多财富。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人民币,去哪里呢?要知道我国有外汇管制,新富阶层不能自由换汇转移财富(地下钱庄终究只能走小比例),全国赚的外汇都由央行逐层授信给到国企,一半进口各种消耗品,一半用来全世界收购资源和高技术。
而房地产,一方面是用来住的、改善生活的刚需;一方面又是金融工具,长期单向上涨的预期使得它吸纳了海量的货币。众所周知,房地产业吸纳的货币大部分都被政府回笼了(地产公司虽然赚钱,相比国家也是小钱),那这样左手回笼人民币,右手拿住外汇,才能维持人民币的汇率。可笑的是,这个金融工具非但不能换汇,交易规则还是政府随便定的。
更妙的是,大家都知道最终这是泡沫,建安成本一平米多少钱大家都会算,可是架不住这是二三十年的泡沫,什么金融工具、什么美元硬通货,都不如房子。CCP搞的这叫阳谋,看穿看不穿,都得买房;早买还能有安全垫,晚了就是人家的劣后层。至于移民,首先没几个人有本事跑;其次跑出去也有成本,轻轻松松损耗一半账面财富;再次外面生活也不容易。
好多人喊什么“阶层固化”,外国有明确的模式,首先是教育资源(学区+私立小学+常春藤),其次是政治权力(掌握媒体,政治捐款和游说),最终是经济权力(占领可以躺着收钱的行业,特别是金融业)。
那么在国内是什么情况呢?北京那些学区房,全都是公立小学,什么学区、优质师资,都是一纸红头文件的事,说去雄安就去雄安了,说轮换就轮换了,哭死你。985、211,全都不吃推荐信这套。政治权力就别想了,参见肖建华、吴小晖;两会的时候,外媒报道一百多富豪代表,合计多少财产云云,外媒傻,不知道这里面大多是政协代表,少部分进全国人大,可全国人大三分之二是党员(其中1000人是基层代表,另外1000党员才是真正掌握权力的三公九卿)。至于躺着挣钱的行业在谁手里?都在国家手里。
所以,房地产业就是跨度几十年的养猪计划。大肥猪们还以为自己的脂肪够几代人荣华富贵,殊不知跟A股一样,都是账面浮盈。顺利的话,像现在这样按住,产业结构调整(新富阶层中很多就跟不上新经济的趟了),通胀慢慢放血(每年5%滚起来,按住你五年八年的,到头来梦一场)。CCP这是钝刀子割肉,不想让猪太难受。可真要有危机了,宰了也就宰了,还能翻得了天不成?
其实我自己也早已是圈里一头荷兰猪。神仙打架,不要太瞧得起自己。平时大家为国搬砖,有聪明人取巧肥己
3、左口袋和右口袋,一点经济学常识
说回中兴。中兴这回不死也掉半条命。但我要讲,没啥好怕的!
中兴是华为竞争对手,少了它,华为议价能力更强了;哪怕是美国的上游厂商,也希望下游竞争,不然高通当年为何扶持小米?
Ban了中兴,减少了全世界的消费者剩余,推高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对于我国,没啥影响。无非是原来中兴华为一起挣钱,现在华为独享了。
对于中兴自己,和它的员工,短期是个槛。但也能活过去,换马甲之类低级办法我就不讲了。就算穿透审查,中兴大不了卖了专利,转型做本土替代的技术研发。美国禁运什么,中兴就研发什么。就算中兴散伙了,它的工程师不用跟在华为后面重新发明轮子、互相倾轧,流向行业上下游的其他企业,未必不是好事。
4、大象是装不成小白兔的, 现在有一种时髦,喷《大国重器》和“小粉红”,说是引发了贸易战。 实际上这就是心理脆弱,不敢面对现实。我国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必然会跟原先的发达国家有深重的冲突。去Quora、Reddit上看看,世界各国网民(除了印度、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早就认定中国会挑战美国,他们并不是被什么央视纪录片吓到了,只是因为事实如此。你当谁是傻瓜呢?一只大象,还想装成小白兔?美国的“有识之士”,早十年就在Foreign Affairs、National Interest之类地方奔走呼号了。政治局委员刘鹤,早在2012年组织编写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就已经完美预见后面几年的大事件,还得了中国经济学界最高的孙冶方奖。


5、假设极端情况,彻底封锁会怎样?
“这个群体”现在吓唬人,总要假设美国对我们彻底封锁,要看“大国”的笑话。

其实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毕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和工厂。就算假设一个封锁5年的极端情况:
先从工厂来看,半导体行业非常复杂,我国虽然不如美日韩,但已经在价值链上爬很久了,现在快要追上台湾地区了。在我们身后有谁可以替补呢?还真没有。印度不成器的,电力、硬件工程师、技术工人、交通运输,全都差得远,就算美国手把手教,光是重建一套工业体系就要好些年,哪有那么容易?难道美国人5年不换新设备?难道教会了新徒弟,新徒弟就不想做师傅吗?
再加上我们本身就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国产芯片为什么起不来?因为Wintel生态依赖;封锁,岂不是就相当于强制戒毒?我国公众用的互联网服务,都是国内的,现在的编程语言早就不是.Net时代了,都是跨平台的,迁移其实不难,只是商人无利不起早而已。至于半导体产业被卡脖子,那也不难,首先现在的设备为了娱乐,才追求性能,大不了5年不吃鸡呗;特殊行业需要先进设备,我把全国的酷睿8代集中给你用,再走私一点,总能顶住。其实我们现在面对的境况,就是市场失灵;半导体行业赢者通吃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做堂吉诃德,没用不说,还被看笑话。而政府来做呢,决策又不可能那么英明、正确。要是封锁了,正好啊,市场需求在那里,发财的机会来了,那就不需要政府伤脑筋判断那个是真干事的,哪个是骗经费的。
可实际上,这么极端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个世界是三国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很多人从逻辑上正确地推理出,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什么都自己做。这很正确。但是呢,并不是说我们要什么都自己做,才能打破封锁、对抗讹诈。
现在半导体产业链,我们在最低端,大概有15%的技术储备吧,我们每攻关一项,就是砸了一个厂家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饭碗。本来我们没必要这样重新发明轮子,但是非逼我们,我们就发明几个轮子给外人看看。可能有那么30%的技术真的很难,在可预期的将来都突破不了,但这高端技术的拥有者,难道会补偿被我们踩碎的中档技术的拥有者吗?“西方”并不是铁板一块,美国也不是。

其实我们并不是要替代全世界,“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我们只是想跻身第一世界而已,“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西方国家失去的只是相对于我们的优势,但是他们还是能得到相当可观的绝对增量,这是我们讲的互惠共赢。他们最终会想明白的。
6、两个例子:TD-SCDMA和北斗
上面讲了很多。可能太话唠了。只要看看两个例子就够了。
TD-SCDMA,当年多少人嘲讽?其实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纯粹是重新发明轮子,不过是为了绕过专利壁垒而已。就是为了培养产业链。现在中国多少企业、多少工程师,受益于这个计划?不搞3G练手,难道还能一起步就搞4G?巨大中华,巨龙倒了,大唐、华为、中兴,算是成功了2.5个。自从在4G领域,华为大出风头之后,当年嘲讽TD的人,这两年是没脸再提了。
北斗。也是一样。其实北斗现在市场化还只走了一半,毕竟组网还在最后阶段,尚未全球覆盖。前期政府补贴给渔民用的终端,又大、又贵。后来就越来越小,越来越低功耗、高精度。最近已经有一个“IRIM海聊”,做出了三防触屏智能手机,可以用北斗聊微信。如果有文青要去西藏爬雪山,推荐买这个,坐在雪山上给姑娘写诗。
7、龙芯和兆芯
这又是很长的“题外话”。可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说,看懂了龙芯和兆芯之争,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困难就有基本的了解。因为做桌面CPU是最难的。
首先讲兆芯。这家公司是2013年上海国资委与台湾威盛电子(VIA)合资的,上海国资委持股约80%,目前据说已经拿到了56亿国家经费。VIA长期号称是仅次于Intel和AMD的第三大厂商,可它的市场占有率小到可以忽略。感谢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支持自由竞争,反垄断的大棒强制Intel授权给VIA,最新一次延长到2018年,所以VIA是可以跑windows系统的。
指令集,说白了就是计算机芯片的底层语言,里面定义了加减乘除等等各类算法,再往下就是电信号、与非门。具体逻辑层次是这样的:指令集→微架构→CPU→操作系统。指令集可以分为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举例来说,只定义八卦、然后三生万物,这叫精简;如果定义了log、sin等等一系列数学运算符,这叫复杂。精简指令集在特定应用场景上比较高效,如嵌入式和移动设备;复杂指令集在桌面电脑上比较高效。
不同指令集上运行的程序,相当于汉字跟西夏文的区别,其实都是一样的内容,但就是需要编译。可想而知,商业公司不喜欢往弱势的指令集迁移自己的程序,因此这个领域很容易出现马太效应。更妙的是,指令集可以不断增加指令。因此,尽管专利保护期有限,但是优势指令集可以不断增加新指令,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会相应地开发新功能,从而形成新的依赖。旧的指令集,无法运行依赖新增指令的操作系统,或功能受限。
现在世界上还活着的商用指令集只有4种,分别是X86、ARM、POWER(只用在IBM的服务器上,无关这里的讨论)、MIPS,其中X86是Intel和AMD两家技术相互授权的合体,与windows系统并称Wintel霸权。要用windows,就必须X86。ARM和MIPS都是精简指令集,其中ARM现在制霸移动设备,MIPS早先是学院派创造的,比较开放、到处授权、而且不限制各自新增指令另搞一套,可想而知,就是军阀割据,然后就被淘汰了。但是MIPS从技术上来说,在当时是领先的,龙芯在2009年花了不到500万美元,永久买断了MIPS的授权,发展出了自己的指令集,叫LoongISA,并且增加了很多指令,实际已经趋近于复杂指令集。在这些指令集上面,只能运行Linux系统。
这么听起来,抱上VIA大腿的兆芯,岂不是国产CPU当然之选?能跟Intel决战紫禁之巅?
机会是有的,但没那么简单。我非常不看好兆芯。
①VIA拿到的X86授权只到2018年。也就是2018年以后的新指令就不支持了。也就是说,兆芯的windows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微软跟英特尔是穿一条裤子的,他们肯定会不断升级。兆芯现在卖的电脑,无非是windows的政府和个人用户在联想、惠普之外多了新的选择,还是一样的生态依赖。再过几年Intel若增加新指令支持一下AI、AR,windows跟着发布新版本,兆芯的用户又流失了。毕竟现在2018年谁还愿意用XP、Vista?除非兆芯能及时做到不容忽视的市场地位,以至于微软愿意兼容兆芯自己添加的AI、AR指令集。可现在就是2018年,兆芯成立5年了,市场上有消费者能买到的兆芯电脑吗?
②VIA是台湾的。台湾人太变态了。在美国工作的台湾人又更加变态。半导体产业大陆跟台湾合资的企业很多,都出现非常复杂的抱团、派系、内斗情况。中芯国际也是内部清洗过,为此耽误了时间。台湾人对大陆人抱有非常深重的集体敌意,不合作、怕被取代,尽可能延长自己作威作福的短期利益。
③小学生抄硕士毕业论文学不会高等数学。芯片设计有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不像软件,就算拿到源码,也是两眼一抹黑,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排除后门、保密了。因为CPU里面的结构超级复杂,软件的源代码那还是人类可以读的标准化形式语言,而CPU纯粹是画图,画啊画,像是把全世界的3维城市地图缩微在里面,你根本不知道哪条路通往哪里。举个例子,哪怕是Intel亲自出马,用“闲着蛋疼”指令集重新设计CPU,它也得先设计一个譬如说主频800MHz的初始版,先点亮屏幕、开机进系统;然后再不断地调整、优化,做到2G主频,做到睿频,再做到多核超线程,与此同时不断地降低功耗。小学生,终究还是要从头学起的,不知兆芯什么时候能毕业?
④综上,兆芯有它的优势和机会。但这个时间窗口是短暂的。考虑到现在微软已经分拆windows部门、转向云计算,win10也被认为是一个长期更新版本,未来可能不太会出现非常重大的X86指令集更新,而且很多用户长期停留在win7,很多大型软件也不太需要指令集花里胡哨的更新,这个时间窗口也许还能延长。目前来看,它是国产CPU里面外部优势最大的,国家往里面大把砸钱,有其道理。今年初,兆芯放话2020年追平AMD。可如果做不到,就相当于忽悠国家抱着希望继续依赖windows生态,成了历史罪人。
⑤最后再讨论非常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根据FTC与Intel 2010年的和解文件:The extension of the Via license agreement, coupled with the modifications to the change-of-control provisions in Section III.B, open the door to a potential joint venture or acquisition of Via and its x86 license by a strong and well financed entrant to the x86 markets. 在这里提到为VIA与第三方合资或收购“创造了条件”。但在正式的条款里(FTC Docket No. 9341: Section III.B),却并没有完全允许selling off their license or sub-licensing ,而只是说发生控制权变更后,Intel和VIA的收购方要“友好协商”,1年内不得互相诉讼;对于要协商出什么结果,FTC没有规定。要知道,这方面条款本就是专门用来防止新玩家入场。那么,上海国资持股兆芯80%,但是VIA又继续保持独立的法律实体地位,这算不算“控制权变动”呢?兆芯的产品,能算作是VIA的产品吗?我可以想到一条可能的绕过限制的方案:兆芯拿着VIA的源码,在大陆开发出新产品,然后拿这个源码给VIA,VIA假装兆芯是它的外包开发商,名义上拥有新产品的知识产权,然后再把新产品授权给兆芯出售。
同样的情况也可以在AMD 2016年与海光的x86合作上看到。AMD很诚实,它先成立一个在华皮包公司,持股51%,然后把自己的cpu核授权给皮包公司,而非把x86指令集转授权;这个皮包公司实际是海光在管理。这样的话,海光实际是在n-1代AMD的核上搞加工,而不是敞开了在x86的大道上发展;而且知识产权法律上是属于AMD的。就算搞了这样的小聪明,AMD仍然限制海光的产品只能在中国销售,这是吃准了Intel在中国不可能告赢;但这样的技术路线,一方面是永远依附在AMD身上,一方面是把中国以外的市场永久地放弃了。
AMD与Intel之间的互相永久授权,是在进军64位的技术跃迁中,AMD拔得头筹取得领先,技术命名为“AMD64”,凭此跟对方交换授权。现在双方实际互相依赖。因此,尽管上述FTC裁决中,也规定AMD发生控制权变更后,双方要“友好协商”,一般认为,Intel和新玩家还是会达成原有条款。但仅仅是这一层疑虑在,就导致很少有人考虑收购AMD。天知道会怎样!毕竟Intel还是保留了自家的64位技术,说不定它又重新发明轮子,威慑就失效了;现在这份协议是永久互相授权,再谈一次未必就有这么好条件了。
所以,兆芯的根基是非常不牢靠的。毕竟VIA现在对Intel是0威慑。而且它所得到的一切都是FTC的裁决给的,而FTC的主席是美国总统任命的。
也就是说,我在这里写了这么一大段关于兆芯的内容,而兆芯的生死也是操之在彼,跟中兴一个卵样。
那么,再来看龙芯。
我非常尊重龙芯,这家公司几乎是由胡伟武一个人定义了灵魂。我希望龙芯成功,尽管胡博士也有很多缺点。网上毁誉参半,捧的人当它是民族之光,喷的人骂的都是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
我就想到哪说到哪吧。
①500万美元
小白总喷龙芯也是买的技术,其实它只用了不到500万美刀就永久买断了MIPS指令集授权。而且指令集授权并不是什么技术,我前面已经说了,只是相当于定义数学运算符而已。CPU的微结构怎么设计,电信号到底怎么执行命令,这才叫真正的技术。
这跟华为海思拿ARM授权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海思是直接拿ARM的CPU核来改;其次,每次ARM升级技术,海思还得重新买;最后,海思是手机SOC,龙芯是桌面的通用CPU,将两者相比较是关公战秦琼。
②拿了国家多少钱,是不是骗经费,是不是靠党政军养着?
据网友统计,从2002年起,一共拿了7个亿。这是什么概念呢?制造业领域,打版、开模可能要几十万到上百万,做芯片,设计完了、输出版图是没用的,一定要去流片才知道怎么样,流片一次几千万。龙芯这种量级的公司,“量产”了也没多少量,去找人家流片指不定还得求着人家排期。
实际上,龙芯中科,就是中科院计算所的校办企业。2002年,胡伟武就是在中科院领受了研发CPU的任务。龙芯,特别是前期的龙芯,等于是就是计算所的教研室,胡伟武等于是博导。胡老板当时大量使用学生,包括现在也还在计算所办公,不过现在会付租金等,用学生也会发劳务。这也使得龙芯前期开发比较慢,都是学生嘛,还在学呀!
那么龙芯算不算血汗工厂呢?不能算的。计算所实际上就是黄埔军校,龙芯是非常好的实习单位,胡伟武是业内第一流的科学家。现在大热的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是出身中科大少年班、一路读到博士的陈天石、陈云霁两兄弟创办的,这两人CV上的论文,全都是英文期刊,硕博期间与胡伟武合作的论文都有一二十篇,并且都参与了龙芯的工作。华为海思、兆芯里面也很多出自计算所的学生,虽然未必都在龙芯打过杂,但学习上受惠于龙芯的探索是肯定的。国内最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材,就是胡伟武、陈云霁2011年合作编写的。水木清华的CSArch(计算机体系结构)版块上,尽管不是每个人都看好龙芯的前景,但无人不尊重胡伟武团队,不感佩他们的奉献精神。
很多计算所的老师,在龙芯发挥余热,是不拿钱的。
有意思的是,除了兆芯的人,由于利益冲突,理所当然地喷龙芯。而其他喷龙芯的所谓“业内人士”,总是以核心的CSArch往外,成同心圆结构扩散,越是外行喷得越凶。这规律很明显,喷自己业界的第一流专家,只能自暴其丑。
龙芯拿的这7个亿,换陈氏两兄弟都够本了。这样还对不起国家吗?
再说了,龙芯的芯片几年前已经在宇航和工控领域站稳了一席之地,早就自负盈亏,2017年营业收入1.5亿,利润2000万。宇航、抗辐照芯片就不说了,龙芯是国内唯一能做的,国家并没有禁止其他企业去开发,牛逼你去呀?工控的应用市场大多是民用的,搞智能电表、智能门锁、数控机床之类的,都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能卖出去是市场的选择。至于党政军领域,早年间确实龙芯独大,但后来各种“技术引进”的公司都掌握了“自主技术”,这块现在竞争也厉害,龙芯也就分点粥喝,毕竟公务员大爷们都不习惯用Linux系统,没办法炒股呀!
③毛泽东思想
这其实是最惹眼的,毕竟网上恨毛主席的很多。胡伟武到哪演讲都穿中山装,崇拜毛主席、雷锋、邓小平。但他讲毛泽东思想,只是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这样的“哲学”来思考,并不是讲阶级斗争。那套唯物辩证法,虽然土气、显得僵化,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是足够自洽了。
其实胡伟武的文章,删掉那些像思想政治考试里特意“踩点拿分”的“理论应用”部分,完全一样说得通。每个人有每个人思维的方式,何必政治化呢?任正非讲话喜欢用军事术语,集团冲锋啊、开炮啊等等,又怎么样呢?我只以能力和成败论英雄。
至于说他政治投机,这种就太不懂事了。组织对毛派什么态度,大家不知道吗?邓小平说最重要的是要防哪边?之后江胡习,这都三代了,真要投机得赶时髦的。
④心比天高
胡伟武还有一个特点,他心比天高,想的就是做最难的,战胜最顶级的对手。譬如龙芯2F,现在贡献最多的营收,但胡博士每次拿到外边讲,总是提用在北斗上,授权微架构给军队做雷达,等等。在他眼中,为国家做的这些才是最光荣的;为市场做的,走dirty cheap路线的,属于南泥湾。
龙芯最困难的时候,员工到了馒头咸菜的地步。我想这也是胡崇毛的原因,不崇毛他们坚持不到今天。龙芯到今天17岁了,胡伟武对外讲,争取做到30年的时候追平世界领先。30年时间,这是一整代科学家把职业生涯完全奉献出来。
⑤企业文化
龙芯很特别,带有学院的特色或者说限制。节奏比较慢,加班较少,很穷。优秀员工奖只有几百元;搞大学生龙芯杯等,申请设备要填写一堆表格,只能优惠一两千、不能免费送。
很早就搞了员工持股,尽管没有利润可以分红。有民企和私募投资,最大的但都是不入流的合作方,到现在也没宣传过什么pre-A、A轮、B轮。最大的外部股东、合作伙伴叫江苏梦兰,是做纺织的,创始人是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基本相当于老干妈的党员版。十几年来,这家公司就一边卖床品,一边推销龙芯。
发布会的PPT简直是负美化,一看就知道是用Linux上金山WPS敲的。
人家Intel命名微结构,叫Sandy Bridge、Haswell、Skylake,听起来就高大上;龙芯却命名为GS264、GS464、GS464E。啥意思呢?GS是英文Godson(上帝之子)的缩写,看起来很乡村非主流对不对?其实它来自中文“狗剩”的谐音,一开始胡伟武就觉得取个贱名好养活。GS264,就是“狗剩2号64位”。
简单讲,就是村炮。
⑥技术到底怎么样?
前面只是提了一堆背景信息。大家最看重的还是东西到底做得怎么样。如果能脚踢AMD,拳打Intel,最凶恶的喷子也得跪下唱征服。但是,可惜,还没有这么厉害。
我非常推荐大家去读胡伟武自己写的一系列介绍历程和反思得失的文章。他不仅从头至尾介绍龙芯的每一个技术转折,而且会介绍面对何种处境、出于什么考虑、采用了什么方案,之后反思发现什么问题、又采取什么改进。早年的文章请搜索“中国龙芯CPU的调查与研究 弯曲评论”。但推荐阅读集大成的万字长文《我们的龙芯3号——致龙芯15周年》。
龙芯最大的失误,在于00年代初,错误地选择了多核路线、忽视单核性能。但个人电脑的程序运行,大多只用一个核心,用一个核心完成速度最快、体验最好,Intel不但拼命做高主频,后来还采用睿频技术。大家今天也可以看到联发科搞的手机芯片奇技淫巧,8核、16核,然并卵,打开APP就是卡。
简单说吧,兆芯借来的VIA马甲,最近一次用在个人电脑上,是2009年的低端笔记本,离现在还不太远,跑Win7是没问题的,甚至还能打LOL。差不多相当于当时的Intel 赛扬系列。
龙芯1号,2002年第一次点亮屏幕,还是实验室状态,266MHz,性能相当于1995年推出的奔腾Pro。
龙芯2号,2003年从0.13微米制程开始,由于多核修正主义错误路线的干扰,单核性能被甩开,但在2006年做出了龙芯2E,1GHz、90纳米,性能相当于2001年左右的奔腾3、奔腾4(180~130纳米)。奔腾4后来狂飙突进,制程做到65纳米,主频搞到3.4GHz,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开。之后就是龙芯2F,800MHz,这时候尝试做过笔记本,叫做逸珑迷你笔记本,塑料外壳,大概相当于小霸王学习本;还做过教育一体机,用在中学电脑机房,没多久就被淘汰了。后来龙芯2F就去做工控了,因为当时市场上缺少廉价的通用芯片,虽然没做成桌面市场,但好歹是能够赚钱养活自己了。
龙芯3号,这段时期进行了重要的微架构更新,一开始更新到GS464,2009年推出龙芯3A 1000,65纳米,1GHz。又搞了逸珑迷你笔记本,这回是金属外壳,还是没人买。2015年更新到GS464E,推出龙芯3A 2000,这是一次重大升级,按龙芯说法是相当于2012年Intel的 Ivy Bridge架构。主频仍然是1GHz,跟Intel不能比,但龙芯的意思是若把Intel降频到1G,只比较微架构,两者差距不大了;而主频上不去,一方面是代工厂不行,龙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中芯国际(SMIC)要么意法半导体(ST),他们工艺都落后,良率也不行,同样制程出来的产品比别家差;另一方面是龙芯也需要跟代工厂交流,根据每家的工艺情况优化设计,可龙芯量小、流片的钱也少、代工厂热情不高,而且还在两个厂来回流浪,其配合情况可想而知。2A 2000是在中芯国际用40纳米制程做的。
2016年,又是重要的节点。龙芯基本上稳固了与合作时间最长的意法半导体的关系,ST工艺稍好于SMIC。用28纳米技术推出3A 3000,主频1.5GHz。这是里程碑的成就。尽管一直都还没有达到奔腾4系列后期型号的水平,代差从最早的7年被拉到超过15年,但是龙芯到这一步已经追平眼前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兆芯它爹VIA 2010年冬眠时候的水平。也就是相当于2009年的赛扬。
还记得前面写的吗?还活着的4大商用指令集,X86、ARM、POWER、MIPS,X86的老三就是VIA(投胎了兆芯),POWER不做个人电脑,ARM还保持精简指令集的状态,windows特别给它做了适配,但是至今还是扑街状态。MIPS阵营扛大旗的就是龙芯了。这么一算,哎呦,并列世界第三啊。世界第三啊朋友们。
龙芯3A3000 搭载深度Deepin系统,基本堪用了。现在可以用FireFox、WPS、VirtualBox、Skype、Telegram、Kodi、网易云音乐、搜狗拼音输入法等,总之一个日常使用Mac的码农和文字工作者,就完全可以迁移。Linux占用资源较少,因此较低配置也足够流畅。深度团队也是我非常敬佩的国产操作系统民营开发商,在深度应用商店上可以看到他们努力适配的许多应用,以及自己动手开发的原生系统应用,他们也向开源社区回馈自己的代码。这里向大家推荐这款最适合国人使用的Linux系统。电脑最终还是为了用,没必要折腾。中标麒麟那是政府保密需要,Cent OS那还是跑服务器比较好,轻量级的那是复活老古董当下载机专用。人还是不要让工具折腾了。
另外,龙芯自己对开源社区也是非常友好的。它依赖Linux系统,这也是当然之义。
⑦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兆芯2017年12月发布会宣布,下一步是3GHz 主频、16纳米制程。该公司看了VIA5年的代码,型号数字倒是每年进一位,都是原地踏步,参数几乎完全一致,外面的市场上也完全见不到实物。但这次发布会特别强调代码自有率100%,研发工作均由国内工作完成,基于兆芯5000的个人电脑(我猜就是2009年的产品终于洗完了代码,升级一下固态硬盘、DDR4)2018年将会上市。如果代码已经洗干净、消化了,那2020年确实有可能取得明显进展。
龙芯2018年1月更新的白皮书V2.9版本,其中技术路线图显示下一步将以3A4000为Tick,以3A5000为Tock。3A4000采用28nmFDSOI工艺,主频达到2GHz,预计2018年底流片。2020年更新微结构版本到GS464V,推出3A5000,16nm,2.5GHz。
可以看到这对冤家至少现在对外面放风咬得很紧。但我个人认为龙芯更有可能兑现。一直认真做事的人,是会留下脚印的。
9、不要怨己妒人,请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前些年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说是羡慕外国人都“长着没受过欺负的脸”。我想说的是,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命运。美国人一直跑在前面,他们领先世界、定义规则,压根就不需要想什么怎么绕过指令集限制、怎么打破系统依赖马太效应。
我们还是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要怨己妒人,让阴暗的、恶意的情绪性语言逐渐毒害自己,最后长出一副“恶毒的嘴脸”。
而且,最终只能害到自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在养猪网在微博热评里嘲讽“实业误国、地产兴邦”,并不能阻止真正有毅力和视野的人努力探索。市场的需求就在那里,时代的机遇就在那里。
10、Tipping Point: the time at which a change or an effect cannot be stopped
回过最开始。为什么我认为Tipping Point已经不远了呢?
譬如从CPU来讲,Intel还在往7nm甚至3nm进军,可是从物理定律来看,目前也就只有2~3代的空间。再想更进一步,得有神奇的新材料出现,或者基础物理有杨-米尔斯方程级别的突破才行。更有利的是,其实14nm会是非常均衡的制程,再往下由于过于复杂,成本提升带来的边际性能提升不高。那这样的话,龙芯至于商业上最有竞争力的14nm制程只有一步之遥,而正好中芯国际挖来三易其主的梁孟松后,预计会在2020年实现14nm制程。
更有利的是,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实际上现在普通家用和办公电脑,也就是排除游戏需求的60%以上的电脑使用人群,都已经不再需要依赖windows环境。更多的体验甚至已经转移到web、转移到云,无缝跨平台。酷睿8代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性能过剩,1080什么的更是奢侈浪费。半导体行业正在接近时代的天花板,而这正是中国的机会。
一旦时机到来,中国网民常用的软件和服务向Linux环境迁移在一年内就可以做到.

【无现金社会过度发展有风险】

$
0
0

“无现金社会”在中国市场上颇为火热,几家有支付业务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正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争相推动打造“无现金城市”。由于移动支付的覆盖范围渐广,市场上竟然出现拒收人民币现金的现象。中国是否要推动建立无现金社会?这对金融系统有何影响?对国内市场又有何影响?现在还充满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就意味着潜在的风险。
在国外,部分国家如瑞典的无现金支付的程度也很高,比中国走得更早。现在瑞典多数人已几乎不再使用现金,且越来越多商店和咖啡厅也拒收纸钞和硬币。但值得注意的是,瑞典现在对无现金社会开始进行反思,对无现金社会的反对态度渐渐涌起。近期瑞典的民意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人希望能保留使用现金的权利,仅有25%的人希望走向完全无现金的社会。而瑞典国会议员中的左派和右派都表达对此事的顾虑,瑞典议会正在对中央银行的法案进行跨党派调查,并讨论现金议题。国家安全、科技系统的脆弱性和个人隐私的问题,已成为当下瑞典人在走向无现金社会的主要顾忌。
瑞典央行行长Stefan Ingves在今年2月提出警告,指出瑞典可能很快就会面临所有支付方式都被私人银行掌控的情况。Ingves呼吁制定新的法律确保支付系统处于公共控制下,他认为支付体系属于如国防和司法等公共利益。面对战争或天灾等危机时,只要支付系统停摆,无现金社会就会面临严峻挑战。72岁的Bjorn Eriksson是反对无现金社会组织Cash Rebellion的领导者,他表示,当系统完全数字化后,只要系统被关闭,国家就手无寸铁。他举例称,“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要入侵哥得兰岛(瑞典最大的岛屿,位于波罗的海),只要关闭支付系统就好了。”
信息安全是另一个考虑重点。数字安全顾问Mattias Skarec表示,没有任何科技系统能完全避免小故障和人为诈骗。如果觉得可以抛弃现金,完全以科技取代,那就太天真了。比如,在2017年就有两家瑞典银行在信用卡支付出过问题,许多诈骗犯也已学会利用系统的特点来骗取人们的钱。而目前瑞典的支付体系已被形同垄断的4间大银行掌控,但它们的科技支付系统没有想像中安全。有专家分析,现在攻击银行系统的确没那么容易,但以后可能会更加简单。
近期被热议的Facebook客户信息泄漏事件,更凸显出关系到个人隐私问题。在这个数字时代,用户的隐私在被泄露之后,不法分子可能会成功的利用你的身份信息数据,在网络上克隆出另一个你。然后利用“你”去完成例如盗刷信用卡、甚至是账户存款被窃取。而这也只是“入门级”的危害。此次Facebook的隐私泄露事件之所以如此严重,就是因为人们恍然发现自己的决定并不是真正的由自己做出,而是很可能是被人操控了。小到购物大到总统的选举,在这个数字时代,经过互联网的放大之后,人们更容易会受到媒介的影响,从而被左右生活。
从世界范围来看,尽管以丹麦、瑞典、芬兰、英国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现在的非现金支付使用方式普遍超过了80%,现金已经在很多场合开始消失,但是,在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现金支付还是买卖和消费的主流方式,因为人们离不开现金。对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美国7个国家的18000名普通民众的消费支付调查发现,尽管这些国家的居民消费习惯有很大不同,但普遍喜欢使用现金支付,并且现金支付占了大部分比例。德国和奥地利人携带和使用现金频率最高,荷兰人最喜欢借记卡,法国和美国人喜欢使用支票。即便在7个国家中,美国人使用现金比例最低,但也达到了46%。
对此,德国反无现金组织Save Our Cash的领袖、经济学家Max Otte曾反问称:“为何有些国家那么快发展无现金社会?”事实上他留意到,当今全球无现金化最发达的国家,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最先进、最民主自由的北欧,另一个极端则是经济崩溃因而导致无现金可用的津巴布韦以及为了打倒地下经济而大改币的印度。这些国家无现金化进展神速,都并非是科技进步与效率的象征,这也是无现金社会发展中值得引起关注的信号。
在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如何去更好的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支付环境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盲目地让移动支付占据我们生活的全部,推动无现金社会,这将是很危险的。
目前,就中国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情况而言,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200万家线下店铺接入移动支付。小吃店、路边摊、水果店、杂货铺这些移动支付较难普及的地方,都已经先于高速公路实现无现金支付。而在2017年,杭州就已经基本实现了“无现金”,已有98%的出租车、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80%的餐饮门店,美容美发、KTV、休闲娱乐等行业支持移动支付。另外,据日本知名论坛2ch刊登的名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文章所示,在中国的便利店支付方式中,现金支付只占11%。更夸张的是,连乞讨人员,都支持扫码支付。在无现金社会的迅猛推进中,就隐藏了多种潜在风险。
此外,国内推动建设“无现金社会”,已经触及我国现金支付的法定地位问题。非现金支付涉及货币流通和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依照相关法律,中国央行不仅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还要制定全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国支付体系建设并负责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下一步,应由央行牵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等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支付基础设施,规范发展支付服务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逐步提高非现金支付结算比例。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近年来,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逐步形成了以银行卡和票据为主体、以电子支付为发展方向的多样化非现金支付体系。但一些地方过度推动无现金社会,也会带来新的风险。瑞典等国对无现金支付的反思,值得中国借鉴。

您国总不按套路出牌,拼命作死,不搞您不行了

$
0
0
中兴挨罚这事像极了中美关系,为什么说像极了呢,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人也想跟你好好做生意,但架不住您国总不按套路出牌,拼命作死,不搞您不行了。
你国人老说美国打/压您国,你说打/压有没有,多少肯定有,谁让你国还是威权体制的共产国家呢,但美国人对您国绝壁不是你死我活那种打/压,真要你死我活了,1949年,您国就不会诞生。怎么讲呢,我觉得从尼克松时代开始到奥巴马时代,美国对您国基本上就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态度:一方面是盼着您国好起来,一方面又对您国这偷窃扒拿的做生意手段咬牙切齿。
克林顿在位的时候,您国刚在广场上开完拖拉机,人家骂归骂,但到头来还是拉了您国一把,把您国拉进了WTO,后来才有了您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才有了这么些年的大发展。所以说,您国这些年的发展也好,屁民分到了一点汤水也好,虽然说主要还是屁民吃苦耐劳积攒下来的,但这军功章上不说有美国一半吧,我觉得人家的功劳起码不少于土狗吧。
当年克林顿怎么说来着,把您国的经济发展比作钉子把果冻钉在墙上,意思是您国经济上去了,屁民生活好了,自然就会抬头挺胸做人,对内要民主,对外讲规矩了,这也符合老祖宗“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古训。
但人家是万万没想到啊,您国搭了美国维持世界秩序这30年便车发展起来之后,不但不念着美国好,在您国政权的刻意引导下,您国人倒显得到跟美国仇深似海了。
仇深似海,讲真,美国建国快300年了,作为一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从历史上来讲对您国总的来说是恩大于仇吧?
论仇,无外乎卖猪仔啊,八国联军啊、抗美援朝把太子爷烧死了之类的老一套。
人家对您国人和您国老百姓可是2次救命之恩啊,第一次是二战胖揍大日本,救您国人于水火;第二次是冷战期间,先帝作死,与苏联决裂,美国主动向您国通气,让您国没挨苏联的核弹,然后更是跟您国结盟,让您国避免了在美苏之间腹背受敌的夹板气
2次救命之恩啊,您国是怎么报答的,nothing,不但nothing,还煽动屁民anti America,讲真,就没见过这么您国这样不要脸的政权
当然,政权不要脸是政权的事情,一般老百姓还是懂道理,还是爱美国的,要不然虽然政府拼命煽动,但是绝大多数有钱人都知道往美国(或者美国的盟国)跑,嘴上说没用,用脚投票最诚实.

中兴通讯公司的业务瞬间熄火,命运系于中美斡旋结果

$
0
0
4月15日,中兴通讯(000063.SZ/0763.HK)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当天,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激活了针对中兴的出口限制令。
根据此命令,依据一年前的和解协议暂缓执行的禁令自2018年4月15日(美国时间)起被激活,为期七年,直至2025年3月13日(美国时间)。
该禁令限制及禁止中兴通讯及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中兴康讯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使用任何许可证或许可例外,或从事任何涉及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约束的物品、软件、或技术的交易。
4月20日,这家中国第二大电信设备公司在官网和官微发布声明,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不能接受。
中兴的命运取决于美国政府是否变更处罚决定,而这完全超出了中兴作为一家企业的能力范围,中兴的命运已经卷入越来越复杂的的中美博弈之中。
制裁真相扑朔迷离
本次美国商务部重启对中兴通讯的理由主要就是不诚信和整改措施不到位,例如没有按和解协议提到的对35名员工进行处罚。一年来该公司没有完全执行和解时的承诺。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中兴通讯内部沟通资料中还原了此次事件。
2017年3月,中兴通讯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美国司法部、美国财政海外资产管理办公室分别达成协议,与美国司法部协议中要求给予4名高管/员工离开公司的处分,除此4人,相关协议中并未涉及其他员工纪律处分的要求,2017年5月9日,中兴通讯向美国政府通报了4名高管/员工已经离开公司的情况及证明文件。
35名员工是否被及时处罚,是美国商务部此次提出的问题。
中兴通讯的这份资料显示,今年2月底3月初,中兴通讯首席出口管制合规官和外聘的律所收集到的信息显示,中兴通讯对部分员工的奖金扣减计划并未及时执行,3月初,中兴通讯即安排核实并采取措施,甚至在3月7日主动向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和监察官报告情况,3月8日更正了违规员工的奖金发放计划;3月16日,中兴通讯向美国商务部就相关情况做了详细陈述,并附上已经采取措施的证明文件,请求美方在4月30日之前完成调查。
4月15日,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中兴通讯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称,针对这个事情的调查还在进行中,“但禁令还是发布了”。
2017财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108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8%。这一切受益于全球运营商在电信网络的持续投入、海外手机及政企市场的开拓,运营商网络、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业务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
这是三年来中兴通讯业绩最好的一年。去年3月,中兴通讯与美国政府就美国政府出口管制调查案件达成和解后,中兴通讯为此付出8.92亿美元罚款。这笔罚金超过中兴通讯2016年全年利润7.67亿元人民币,由于中兴通讯一次性将此笔罚款计入2016年账单,导致中兴通讯上市20年来第二次亏损。
今年是中兴通讯抓住5G商用部署风口的关键一年,随着中兴通讯在5G核心产品领域的全球扩展,中兴的前景本应乐观。
但一纸“拒绝令”令形势急转直下。
业务瞬间熄火
中兴业务包括三大块:运营商业务、政企业务和消费者业务。每项业务都包含了硬件产品制造,都大量使用CPU、GPU、FPGA等各种芯片,而这些芯片均来自美国公司如英特尔、高通、赛灵思、德州仪器(TI)、亚德诺半导体(ADI)等。
一位中兴芯片代理商向《财经》记者预估,中兴每年FPGA芯片的采购量大概为1亿片左右,CPU的采购量还要更高,英特尔为其提供原厂直供服务。
国金证券分析师唐川指出,中兴通讯约有20%至30%的元器件,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等,都由总部在美国的厂商供应,在禁令被立即执行的情况下,目前没有国产厂商能够提供替代品。
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甚至悲观预测称,中兴可能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
如果中兴无法和美国政府达成共识的话,即便是加上其他渠道的存货,中兴也很可能会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弹尽粮绝,加上潜在的30%产品延迟交付违约金,中兴的破产实际上并非危言耸听。
4月15日,拒绝令生效当天,中兴绝大部分产线即进入停产状态。一位中兴通讯运营商业务员工对《财经》记者说,在2016年美国商务部第一次祭出制裁措施的时候,中兴内部讨论的多是供货问题,远远没有严重到需要立即停产的地步。
拒绝令生效当天,高通、英特尔、IBM等多家美国公司第一时间发出终止合作的通知,中兴芯片代理商也依规主动停止了向中兴发货。
有接近中兴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兴零部件库存能够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生产,不过,产线上有许多软件工具和测量仪表来自美国公司。这些美国软件公司,和高通、英特尔等芯片公司一样,第一时间向中兴发出终止合作的通知。一些中兴芯片代理商也依规主动停止了向中兴发货。
“上次禁令提前留出了时间窗口,我们当时把手里所有的货发给中兴,这次禁令立即生效,没有回旋余地。”一家中兴芯片代理商销售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
一位中兴通讯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兴马上停产,还是希望能够合规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向美国政府表达诚意。
但据《财经》记者综合调查显示,对中兴限制出口的公司从大型公司越来越蔓延到全产业链,短期停工的风险正在演变为危及中兴生存根基的灾难。
中兴通讯的这份最新声明阐述了2016年4月以来中兴通讯的在制裁事件发生后的积极整改措施,并认为,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BIS执意对中兴通讯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中兴通讯认为,拒绝令不仅会严重危及中兴通讯的生存,也会伤害包括大量美国企业在内的中兴通讯所有合作伙伴的利益。
在不违背美国政府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生存斡旋空间,是中兴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中兴通讯称,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全体员工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可能的斡旋途径
此时正处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敏感期,美国商务部重新提出制裁中兴通讯,不能排除美方有通过制裁中兴通讯而向中方施压的因素。中兴通讯年销售额千亿人民币,直接雇佣员工10万人。中兴通讯被制裁将对社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中兴通讯由于企业缺乏合规管理违反了美国出口管制法案而再次被美国商务部处罚,给正在与美方博弈的中方带来了意外的不利因素。
中国贸促会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几位委员近期就中兴通讯公司最新被制裁一事的内部讨论中认为,美国商务部已经发出制裁令,要求美方撤回命令并不现实,应争取美方缓解或放宽禁令,化解或缓解美国制裁对中兴通讯的灾难性影响。
参加此次讨论的专家委员多来自著名跨国公司,在企业合规管理和应对企业合规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中兴公司的美国供应商,与美国商务部此次制裁直接相关。
为此,专家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地方政府部门采取如下措施:促进和帮助中兴通讯公司立刻拿出方案,并以行动来满足所有书面和口头的承诺;撤换相关管理层人员,以便在接下去与美国监管方面的沟通中获得信任,获得回旋的空间;促进和帮助中兴通讯公司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并考虑中兴通讯自己站出来,以此事件为案例向中国其它公司推广合规(如当年的西门子),作为争取获得宽松对待的一个条件。
另一个也许可行的办法是,通过非正式渠道联系中国美国商会,以商会名义联络美资在华企业联名要求美国相关部门重新考虑对中兴通讯的处罚。
通过非正式渠道联系与此次制裁关系密切的美国跨国公司,例如高通、IBM等,请他们协助中兴通讯通过美国律师事务所和其它中介机构,与相关方特别是议员沟通,以获得支持;并争取把此次处罚交由国会听证,以争取宽松对待。
在这次讨论会上,多位专家认为,无论美方对中兴通讯制裁令能否放宽,政府部门都应该加快推进中国企业合规管理。中兴通讯案例将成为我国企业强化合规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一个很不错的有关linux服务器的网站server-world.info


Intercept outgoing traffic and send it to local proxy on mac

$
0
0
I was missing “fiddler” like traffic interception on OS X, but luckily you can do something similar with the pf firewall, it’s similar to iptables on linux and allows for doing transparent proxying, but we a few limits. PF can only do matching on users and groups and not pids like iptables, so the proxy has to run under a another user to be able to access the server you are proxying.
First install “man in the middle proxy” to handle the local proxying:
brew install mitmproxy
Create pf.conf file and enable and load the firewall with “sudo pfctl -evf pf.conf”, note that this will overwrite any firewall rules you already have loaded.
# Second redirect now incoming traffic to localhost 8080 for all traffic that matches our host and port filter
rdr on lo0 proto tcp from en0 to <IP to redirect to proxy> port { 80, 443 } -> 127.0.0.1 port 8080
# First route all outgoing traffic from en0 to lo0 that matches our host and port filter and user
pass out on en0 route-to lo0 proto tcp from en0 to <IP to redirect to proxy> port { 80, 443 } keep state user {<user id you are running your browser under> }
Allow nobody to run “/sbin/pfctl -s state” as this is used by the mitmproxy:
/etc/sudoers:
nobody ALL=(root) NOPASSWD: /sbin/pfctl -s state
Run mitmweb once as your own user to create ssl certificates in “.mitmproxy”:
mitmweb
Start web interface for the proxy under user nobody:
sudo -u nobody mitmweb -T --host
Go to http://localhost:8081/ where the web interface is running.
Example on how to overwrite the request path and also overview the response:
sudo -u nobody mitmdump -T --host -s rewrite.py
rewrite.py:s
frommitmproxy.modelsimportHTTPResponse
fromnetlib.httpimportHeaders

defrequest(context,flow):
flow.request.oldpath=flow.request.path;
ifflow.request.path.endswith("/fakepage.html"):
flow.request.path="/existingpage.html"

defresponse(context,flow):
ifflow.request.oldpath.endswith("/fakepage.html"):
text_file=open("/tmp/fakepage.html","r")
flow.response.reason="OK";
flow.response.status_code=200;
flow.response.content=text_file.read() 
 
from http://tlbdk.github.io/mac/proxy/mitmproxy/fiddler/2016/04/14/redirect-outgoing-traffic-for-user-on-mac.html 

我所了解的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

$
0
0
最近中兴公司被美国政府禁售电子元器件和相关技术,面临灭顶之灾,网上对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讨论突然多了起来,各种自媒体也批量制造大批文章,但是很多消息并不准确。我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了。

本人是无线电专业本科,留学的通讯硕士专业,近二十年都做通讯行业的研发和管理工作,以软件为主,硬件也长期接触供应链,平时注意搜集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新闻,所以有一些心得。由于本人实际上不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文章中有差错在所难免,不过我相信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另外,我推荐大家看深圳宁南山的微博文章。他对中国的各个工业行业,尤其是IT电子业的资料搜集和思考是比较全面的。

总体来说,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近年来进步很大,尤其在军用电子元器件上,但是行业整体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不缺钱,主要缺技术积累,缺人才,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前景,我是谨慎乐观的。

1. 什么是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非常广阔,从用量最大的各种电阻电容电感,到各种集成电路(CPU,FPGA, DRAM, Flash闪存芯片等等),再到各种屏幕,各种接插件,连接器,各种光电元器件,感光元器件,摄像头模组,各种电机,麦克风,各种射频元器件(射频功放,滤波器,分频器,开关器件,天线,电缆等等),各种传感器,各种功率器件,等等等等,甚至一些生产电子产品的材料都算,范围超过一般人想象。当前世界上正在量产的电子元器件SKU有两三千万种,如果加上过去几十年间人类总共生产过的电子元器件,估计SKU有1.6亿种以上。

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厂家全世界也有大大小小数千家。有大厂如三星和英特尔,员工数十万人,也有小厂只有几个人(这还不算我国大量的山寨企业)。是的,有些欧美名牌射频天线和波导产品的生产企业员工只有十几到几十个人,名副其实的作坊式企业,但技术都有独到之处。

从生产厂的投资额来讲,需要投资最大的是拥有最先进工艺的集成电路厂和各种屏幕厂,投资额基本在数百亿人民币到一千多亿人民币,这是建设一个厂的价格!当然,如果不选择最先进的工艺,投资额要小很多。实际上大部分的集成电路产品并不需要采用最先进的工艺,这点我下面详细讲。

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品种并不需要像生产集成电路那样的生产设备,也不需要那么大的投资。这些电子元器件说白了就是对金属和一些材料的高精度加工,但要做好并不容易。下面举几个例子:

我们最常见,最低档的,电子产品中用量最大的电阻和电容。普通民用的电阻和电容有两大特点:

第一,需求量极大,每个电路板少则用几十颗,多则用几千颗。第二,价格极其低廉,贴片电阻和电容都是用纸带包装卷在圆盘上卖,可以直接用在SMT机的进料口上,国产货通常五千,一万颗一卷的卖十几元到几十元。没错,每颗的价格还不到人民币一厘钱。请看下图。

但是,请记住,无论这类元器件有多便宜,只要焊到你的电路板上,只要有一颗坏了,就会让你整个电路板报废,无论你的电路板有多值钱。所以,我国的电子产品生产大厂,尽量避免使用国内小厂的电阻电容产品,宁愿使用进口的如三星,TDK等名牌厂家的产品,因为实在承担不起损坏的风险。

TDK和三星等名牌厂家的电阻电容,虽然他们的生产厂投资都不像集成电路那么大,我国中小企业一样能投资得起,但在材料配比,生产工艺方面人家也有长期的积累,人家就是能生产几百亿颗都保证质量的一致性,次品率极低。这是国内厂家所达不到的。据说有国内厂家去挖日本和韩国的电阻电容工程师,人家给多少钱都不来。所以虽然这类产品非常简单,但直到现在国内厂家在质量上还是赶不上欧美日韩台企业的产品。

今年年初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国际的电阻电容产品价格暴涨了好几倍,华强北又暴富了一批炒货的人,我国各大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非常头疼却没有办法。

再举一个例子,射频滤波器和波导类产品。这类产品除了有几个大厂外,还有大量的欧美日中小企业生产。这类产品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播,反射,感应等原理来工作的,基本上就是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在一个电路板上有几条导线排成特殊的形状,有特殊的尺寸,封装到外壳里,焊接到电路板上就能起到滤波器的作用。这类产品的生产设备也简单,也不需要大量投资,我国中小企业也投资得起。 但是,为什么金属线排成这样就能滤波?为什么形状稍微变化一点性能就急剧下降?这里面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经验积累,即所谓的know-how,那些欧美名牌企业都是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有他们的核心技术,我国在这方面积累实在太少 。欧美日这类企业往往养着一批有多年经验的老工程师,五六十岁的都有,人家一辈子就干这个,生活平静,一心做技术.这样的人靠砸钱是很难挖出来的.。 这里我想问一下国内的电子产业或者IT产业,中国有这样的社会环境,能让五六十岁的普通工程师安心做技术,同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么? 中国媒体上净是”30岁的总裁身价十几亿,你再不创业就晚了” “存款几千万才能财务自由”……有几个工程师能安心到五六十岁还做技术? 有几个企业愿意养这样的老工程师?

总之,电子元器件的品类太多了,即使是生产厂投资不大的,我国也缺乏技术积累,没有办法很快赶上去。关键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很多时候,人才靠钱来挖都是挖不到的。

2. 集成电路是怎么回事

这是重点。先来一段百度百科上的介绍: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缩写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电路发明者为杰克·基尔比(基于锗(Ge)的集成电路)和罗伯特·诺伊思(基于硅(Si)的集成电路)。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技术包括芯片制造技术与设计技术,主要体现在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封装测试,批量生产及设计创新的能力上。

下面是我自己写的:

人人都听说过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有一段时间,人们说摩尔定律失效了,英特尔自己都做不到了,也有人说实际上IC行业发展比摩尔定律更快了。不论如何,全球半导体企业一直投入巨资研究新的制程工艺,其标志就是集成的半导体元件的线宽。每一次制程工艺的进步,都带来更小的线宽,更小的功耗,更高的工作频率,能够集成更多的元件,有更强的性能。

线宽:注意,1毫米=1000微米=1000000纳米,一千倍的关系。从我对半导体行业有印象的时候开始,半导体行业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从几十微米到几微米,再到几百纳米, 130纳米,65纳米,45纳米,28纳米,20纳米,16纳米,14纳米,10纳米,直到今年三星就要量产的7纳米, (中间可能还有个别其它的线宽)。每隔两三年就更新一代, 但是基于这些线宽,各个厂家仍然有不同的工艺技术。 有时候线宽也只是一个商业宣传噱头,因为IC电路上的每一个晶体管都是由多种半导体材料搭建而成,每种材料的形状和线宽都可能不同,厂家选择最窄那个宣传,仿佛水平最高,实际上也许不那么高。比如网上有很多讨论,英特尔的20纳米制程工艺在实际效果上要强于台积电的16纳米制程工艺。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IC厂的制程工艺是否先进的时候,线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不是唯一的。

晶圆(Wafer):晶圆是圆柱形的单晶硅切割成的圆形硅薄片,所有的IC都是在晶圆上加工而成的,然后经过切割和封装、测试,就是芯片成品。显然,晶圆越大,能在晶圆上制造的IC就越多,成本就越低。所以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近几十年里,晶圆的尺寸不断加大,从4英寸、6英寸、8英寸发展到现在的主流12英寸,未来会有更大的晶圆。原理上讲,用多少纳米线宽的制程工艺和晶圆的尺寸没有必然的联系,7纳米也可以用4英寸晶圆,但实际上IC工厂通常会采用那个时代最大的晶圆来降低成本。

投资和行业:摩尔定律只告诉你了IC工艺如何进步,但没告诉你建造IC工厂的投资如何增长。实际上每一代制程工艺的进步,新建工厂所需投资都大幅度增长。从70年代的几千万美元,到几亿美元,十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上百亿美元,而最近三星,英特尔和台积电投资的7纳米生产厂,投资额都已经超过二百亿美元。这种天价的建设成本带来两种后果:第一,是小国或者新进入IC行业的国家,已经没有经济实力追求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了。台湾和韩国都是举政府之力全力支持,并且从几十年前IC工厂所需投资还没那么大的时候就进入行业,经过以厂养厂的良性循环,利用旧工厂的高利润才能撑得起对新厂房的投入。而投入稍微不足,便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如今欧洲和日本的IC企业都已经无力再追寻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了。全世界最先进的IC制程工艺只掌握在三家公司手中:三星,台积电,英特尔。而目前唯一有可能赶上来的,就是中国。第二个后果,就是如此高价的厂房,靠自家的产品一般都无法填满产能,带来的后果就是自家产品的成本飙升。为了填满产能,摊平成本,所有掌握最先进工艺的厂家都必须为其它公司代工。这就导致了IC行业分化为没有工厂只有设计和市场部门的FABLESS企业,和为其它企业代工生产的FAB公司。台积电是只有代工,没有自己品牌IC产品的。三星和英特尔都有自己品牌的IC产品,但也为其它企业代工。世界上也有一些IC企业,在特定的行业里市场占有率高,而IC工厂的制程工艺并不高,成本也不高,这些企业是不用给别家代工的,自己生产自己设计的IC就够。

没有IC工厂的设计企业有很多,比如华为海思,AMD,NVIDIA,高通,MTK,博通,等等等等。网上有人说华为海思的芯片是台积电代工的,所以华为海思不牛,这个观点是错的。通讯行业霸主高通就没自己的IC厂,所有产品都是台积电或者三星代工生产的,你敢说高通不牛?华为不止是手机CPU是自己设计,它的网络产品中用的交换机芯片,路由器芯片,和电源管理等等很多芯片都是自己设计找FAB厂代工的。华为是核心电子元器件自主率最高的中国企业,当然,它也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需要进口。

中国的IC行业水平:

这里就是重点中的重点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在最近十年左右才爆发性增长的。由于IC FAB工厂所需投资额巨大,十几年前中国实际上没有多少钱投入,水平落后是必然的。再加上科研体制的问题,早期有一帮公司靠打磨进口芯片冒充自己的产品,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汉芯”,以至于网上一有新闻说中国什么芯片获得突破,立即有人蹦出来说:是打磨掉人家的标打上自己的标的吧? 这种情况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观。

首先看IC制造FAB企业的水平:中国目前(2018年初)最先进的IC制程工艺是中芯国际和厦门联芯的28纳米制程。厦门联芯的28纳米良品率已经超过95%,而中芯国际的28纳米良品率还不高,实际上对这一工艺还没完全搞利索。而中芯国际已经把14纳米制程作为研发重点,争取在2019年底之前量产。另外台积电在南京投资的16纳米工厂,目标是2018年底量产。

那么世界最先进水平呢?上周刚刚爆出的消息,三星的7纳米制程刚刚量产成功,而且是应用了ASML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完成的。而台积电没有使用EUV光刻机的7纳米工艺要到今年底才能量产,英特尔会更晚些。使用EUV光刻机未来可升级到更先进的5纳米制程。

这样看来,中国的IC制程技术比世界最先进水平落后两代以上,时间上落后三年多(台积电和三星的14/16纳米制程工艺都是在2015年开始量产的)。这实际上就是美国对中国大陆IC制造设备的禁运目标。IC制造设备种类非常多,价格都非常昂贵,其中最重要的是光刻机。光刻机的生产厂家并不多,在28纳米以上线宽的时代,日本的佳能和尼康都能制造(对,就是造单反相机的那个佳能和尼康),但是IC制程工艺进步到十几纳米以下时,佳能和尼康就落后了,基本退出了光刻机市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光刻机厂家就剩下ASML。ASML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半导体部门拆分出来的独立公司(飞利浦半导体部门拆分出的另一家公司是NXP恩智浦,最近美国高通公司要收购NXP,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赶上美帝对中兴禁运,那么,就拭目以待吧)。ASML的主要股东是飞利浦,但三星,台积电和英特尔都占有股份。去年底, ASML的中国区销售总监对媒体说,ASML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对中国没有禁运。但是美国政府又的确有禁运的指示。那么,到底禁运不禁运?这个问题得这么看: ASML每年光刻机的产量只有不多的几十台,每台卖一亿多美元,只能优先供应它的主要股东。对,就那三个最先进的IC厂家: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中国企业如果订货得排在后面等,交货期将近两年,交货后生产线调试,工艺调整还要一年左右,加到一起,从下订单到量产要至少三年。这样通过正常的商业逻辑和流程,就能达到美国政府制定的,让中国落后于最先进IC工艺至少三年的目标。那美国政府何必要蹦出来说禁运呢?

但是在这里必须说明,中国IC制程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买不到光刻机,或者是光刻机到货太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人才和技术!现状就是,即使把所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都马上交给中国IC制造企业,中国IC企业在三年内也没有能力量产最先进的IC制程。事实上中芯国际目前就有14纳米制程的全套设备,而他们的28纳米制程都没整利索。再说一遍:最大的瓶颈在于缺乏技术和人才。

IC生产工艺异常复杂,是人类目前生产的最复杂的产品,没有之一,有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就比如给了我最高级的画笔和颜料,我仍然画不出一幅能看的画来,因为我根本不会画画,不知道怎么落笔,怎么钩线,怎么涂色。用IC生产设备生产IC,需要经过大量的工艺研发,需要知道用什么材料,制作成什么形状,怎么布局,等等,才能保证良品率。而中国懂这些技术的人才太少太少。中国自己的大学微电子专业离业界先进水平太远,培养出的合格工程师太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IC制造企业大量高薪挖台湾日本韩国的IC制造人才。指望买到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短时间就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是不现实的。技术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很长时间。

那么到底有没有机会赶上呢?也许未来5年左右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但要看运气。原因在于,新一代制程工艺对于半导体线宽的缩小不是无限制的。业界普遍认为,以目前的工艺技术,到了3纳米以下的时候,电子在半导体内的流动就不是按照我们所理解的理论来走了,而是会遇到神秘的量子效应,当前的工艺技术就失效了。各大领先企业都投入巨资研发全新的工艺和技术,试图突破这一限制,媒体上经常能见到某某公司又有什么突破。但到目前为止,还见不到实用的技术突破。所以,也许,在5年之内,各领先企业都会停滞在3纳米制程附近,正是中国赶上来的好机会。但是也有可能,未来5年真会有技术突破,那么领先企业还会继续领跑,中国还得在后面苦苦追赶。

不过IC制程工艺未来有一个发展方向是实用的并且已经在闪存行业应用了:那就是向多层发展,3D堆叠。目前三星已经量产64层堆叠的NAND Flash芯片,正在开发96层堆叠的技术,中国紫光刚刚量产32层堆叠的NAND Flash芯片,64层的计划到2019年才能量产。而除了闪存芯片之外的CPU类IC,目前都是平面的一层,未来肯定会向多层发展,能够成多倍地提高IC的集成度。这种技术也是中国企业需要突破的。

但是,除了对速度和功耗有极致要求的一些IC需要追求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外,比如各种CPU和GPU等,其它大部分的IC产品实际上并不需要使用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实际上,目前业内公认性价比最高的制程工艺是28纳米,而这一工艺正在被中国大陆企业掌握。还有一个事实就是,28纳米工艺的营业额目前是台积电所有工艺里最高的。只要把这块市场拿下,做大,中国的IC企业就能占据大半江山了。

再说说FABLESS IC设计企业。这个行业中国进步是比较快的,当然这也和能买到现成的IC设计方案有关(业内叫IP core),其中最有名的就是ARM架构的CPU了。2017年底,中国大陆的FABLESS企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台湾,而且还在高速发展中。

这里可以举一个每个人都用的产品的例子:手机CPU。目前世界上拥有自主CPU的智能手机厂家只有四个:三星,苹果,华为(麒麟处理器),小米(小米的松果CPU是基于大唐的技术)。而世界上的手机生产企业能外购到的智能手机CPU也只有四家的产品:高通,联发科(MTK),三星(魅族最爱用),紫光展锐。苹果,华为和小米的CPU不外卖。不过,最近华为的麒麟970 CPU开始向联想K9 Plus手机供货了,不知是不是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华为才放开的。另外,去年听说,小米的松果CPU也和生产诺基亚品牌手机的HMD公司签订了一个意向书。紫光展锐的智能手机CPU主要用在低端手机上,但是别看低端,2017年紫光展锐的营业额及市场占有率都和台湾联发科MTK相差无几了,在大陆市场的推动下,超过联发科是必然的事。

不要认为国内智能手机CPU企业都靠买ARM的IP core,没什么了不起。要知道,数年以前美国买ARM方案做手机CPU的IC企业可有不少,比如NVidia,Marvell,TI。他们后来都退出了智能手机CPU市场。而中国这几家企业坚持下来了并且发展壮大,很了不起。

在很多产品线上,比如WIFI芯片,蓝牙芯片,交换机芯片,FPGA芯片,中国的FABLESS企业都有布局,都有产品,只不过产品还比较低端,占据高端的都是国际大厂。那么怎么才能走向高端?高端芯片比低端芯片强的主要不在制程工艺上,甚至低端芯片的制程工艺和高端芯片可能是一样的甚至更高。高端芯片高在这几个方面:1.拥有专利,甚至写入了行业标准。 2.能领导行业标准的升级,性能更好功能更多。3.在推出时间上能领先低端厂家,吃掉产品生命周期中利润最丰厚的时段。以WIFI芯片为例:国际大厂如英特尔,博通,Marvell等,都养了一大批研究人员,对未来几年的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在IEEE的WIFI标准化组织里投递研究成果,和同行PK,争取把自己的专利写进下一版标准中去。同时工程部门同步做实现,能在IEEE开会的时候拿出样品做成果展示。当WIFI标准一定稿,立即推出产品。国内做WIFI芯片的小厂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参与这个游戏,只能等WIFI新版标准发布之后, 拿到文档,仔细研究,然后研发生产。更多的时候,最新标准还无法实现,只能生产老版标准的产品。这就是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的主要差别。

总之,在FABLESS设计行业,我国企业的布局已经展开,发展迅猛。主要的问题是,仍然有一些空白点需要填补,已有的产品偏向低端,需要慢慢向高端拓展。

3. 我国的军用电子元器件行业

和民用电子元器件市场90%以上靠进口不同,我国军用电子元器件由于一直受到美国禁运,国家投入得早,基本上在1999炸馆事件之后就开始大规模投入,坚持了将近20年的高强度投入,最近这些年终于开花结果,大部分的军用电子元器件都有突破,到今天自给率已经接近80%。实际上,总装备部在采购军用设备的时候,有一项要求是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有人说,那是买进口芯片打自己的标吧?呵呵,像汉芯那样骗资金在地方也许可行,但你对中央军委和总装备部玩儿这套,活腻歪了吧?我们的国产化率是实打实的。当然这里面有仿制品,我就听说过某研究所通过特殊渠道买来禁运的TI高端DSP芯片,一层一层地磨开,一层一层地了解结构,仿造设计,两三年后推出模仿得一摸一样的DSP。当然也有正向设计成功的,去年底公布的电科14所的华睿2号DSP性能已经接近TI的高端DSP了。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军用电子元器件和民用产品的要求有所不同。民用产品一定把性能,功耗,成本都放在高优先级考虑,而军用电子元器件则是把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抗各种辐射干扰等放在最高优先级考虑。

难道军用CPU不追求性能吗?答案是不像民用产品那么追求。比如,Windows10,你打开菜单,可以看出菜单是用一种渐进式的动作弹出的,所有人机界面都有一种三维视觉效果,阴影,半透明,淡入淡出,这些花里胡哨的效果都需要CPU和GPU在后台拼命计算。而军用电子产品的界面以简洁明了为第一要求,可以看看F22战斗机的座舱显示器,都是以简单的线条为主,对CPU的速度要求没那么高。事实上,F22战斗机的宝石柱航电系统,采用的是486CPU,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F35宝石台航电系统,采用的是英特尔早期酷睿处理器,65纳米制程工艺的。

按照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和抗辐射能力从低到高排列,电子元器件的等级基本可以划分出四等:民用级,工业级,军用级,航天级。民用级电子元器件基本只能工作于室温下,抗辐射抗干扰能力很低。工业级可工作于户外和工业车间环境,工作温度范围更广,有一定抗干扰能力。军用级则可在更严酷的环境下工作。航天级是顶点,可在宇宙空间中工作,有太阳直射时能达到零上二百多度,处于阴影之中是零下一二百度,还有各种辐射包括X光,阿尔法粒子,电磁波等等的强辐射,民用电子元器件一上去就完蛋。

所以军用IC和民用IC的生产有很大不同:

1. 军用IC通常用不着最先进的制程工艺,有些功率器件还特别需要更大的线宽来承载大电流。要知道美国军用电子元器件的两大楚翘,TI和 ADI,都没有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那种顶级制程工艺的工厂。砷化镓,氮化镓微波功率器件,MEMS微波器件,使用的制程工艺线宽更大,通常是几十微米级。

2. 军用IC的使用的材料,制造工艺和封装工艺都和民品不太相同,都是为了达到严酷的工作环境和可靠性要求

我国军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企业以国家队为主,主要的单位列在下面:

CETC中国电科集团:石家庄13所,南京55所,成都29所。产品覆盖射频,CPU,FPGA,光电,CCD等等很大的领域

CASC中国航天集团:北京772所,西安771所,704所。产品主要是航天级防辐射电子元器件,从CPU,FPGA,SRAM到射频,再到各种传感器等等。

AVIC中国航空技术集团:洛阳158厂:各种接插件和连接器。

另外中科院和中国兵器集团下面也有专门做电子元器件的研究所,这里就不都列出来了。除此以外,有些民营企业也在做军用电子元器件,做得也不错。

国内军用IC企业建设了多条6英寸和8英寸晶圆生产线,制程工艺我知道的最先进的是45纳米的,有没有更先进的不清楚。

有些人对这些国营研究所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大概就是一座七十年代建的大破楼,里面人浮于事,一张报纸一杯茶混一天。这种印象已经彻底过时了。以石家庄电科13所为例,如果你去他们在合作路的老院子,那确实符合老派研究所的印象,但是在鹿泉开发区,13所有一大片FAB厂房,是真正的国际大厂的范儿。他们内部的管理体制,虽然不像外企公司那样的规范高效,但也绝不是人浮于事。说到待遇,在石家庄有两个电科研究所,13所和54所,给新毕业硕士的基本月工资都是一万元人民币起,还有奖金。在石家庄这个待遇是相当有吸引力了。

这里列几个这些研究所和工厂的成就:

a. AVIC洛阳158厂也叫中航光电,他们的各种工业级接插件和连接器产品,2017年向芬兰诺基亚供货1.5亿元人民币,向瑞典爱立信供货9000万元人民币。另外向欧洲ABB,西门子集团也大量供货。

不要瞧不起接插件和连接器,有些技术含量非常高,158厂有的高级连接器,可以同时连接电线,光纤,同轴电缆,和液冷管道,并且连接器可以旋转,里面的线路不受影响!(用在旋转的雷达上)

下面的图片是精华:都是导弹用,飞机用,超级计算机用的高级光连接器,价格在数千元至上万元人民币一根,高价格高利润。(光纤连接器产品是中航光电与海信合资生产的)

b. CETC中国电科13所的产品更广。军迷们挂在嘴上的AESA相控阵雷达的MMIC TR组件,砷化镓,氮化镓功率器件,这些都早已量产。当然不能说白菜化,因为成本和美国比并无多大优势。MMIC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缩写,用在雷达和军用通讯器材上比较多,而民用通讯也用得上,这是13所很看重的领域。他们的射频元器件已经在向中兴华为供货了,主要用在基站上。这类元器件也是高价格高利润的。除了通讯基站意外,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用的毫米波雷达上也用得到。

c. CETC中国电科55所的产品线70%和13所重叠,他们更重视民用产品研发。附件有个照片是我自己在展会上拍的,是55所出的8*8单元相控阵天线,是为未来5G基站准备的,目前大唐在测试。这个产品目前功耗还比较大,未来一两年将优化到微型基站可用的地步。未来的5G通讯系统将全部采用智能天线波束合成技术,目前我们看到的诺基亚,爱立信,中兴和华为展示的5G天线,还全都是分立器件,体积有热水器那么大。而55所的这个产品只有一盒扑克牌那么大,这才是未来。

d. 今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带来法国军工企业泰勒斯Thales集团的质量总监,给航天772所(也叫北京微电子研究所,缩写BMTI)颁发了质量证书,这标志着772所进入了Thales的供应链。据Thales质量总监说,在考察772所之前,他们以为中国的航天级电子元器件非常落后,考察完之后认为,772所的水平和美国最先进水平只有1到2年的差距。而俄罗斯这几年一直采购中国造的军用电子元器件。2017年772所向俄罗斯出口了X千万美元的航天级电子元器件。现在可以说,没有中国造的电子元器件,俄罗斯连卫星都造不出来。

e. 电科11所今年初开发成功了2.7K*2.7K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而美国目前最高水平是雷声公司的4K*4K分辨率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我们的差距并不远。

f. 我国计算机用的CPU产业也有所发展,目前看,这些产品在商业上不太成功,但可以用在军用和政府IT系统中,完全自主化,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从龙芯(MIPS架构),海光和兆芯(X86架构,从AMD和VIA取得授权),申威(购买DEC alpha架构),再加上一些交换芯片,arm架构的处理器,中国基本上能实现整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全自主。下图是电科15所下属太极计算机公司提供的全自主软硬件平台。有人会说,这些平台的操作系统都是用开源Linux改的,数据库基本是基于开源SQL改的,我们只做了写应用层的软件比如WPS,还不如微软OFFICE好用。但是你想想,世界上能提供这样的全自主平台的国家有几个?除了美国,只有中国了吧?你可以说,日本德国这样的国家也有能力搞,只不过一方面他们战略上没有压力一方面商业上不合算,所以他们没搞。这可能是事实,但是我们做到了,就是了不起的。据我所知,俄罗斯对我们这套自主平台可是羡慕不已呢,已经有些谈判,打算购买了。

总体来说,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率比较高,但还有20%左右需要进口,其中大部分通过特殊渠道是比较容易买得到的。但的确有些高端的产品难以买到,主要集中在高端DSP,高端AD/DA变换器等领域。这些高端的产品一般是按订单生产,市场上没有存货。比如雷声公司要造一批雷达,向TI公司订购1000片DSP,TI公司会单独开动生产线生产,从交货到雷声公司入库,都有美国安全部门监控。除非雷声公司有内鬼往外卖,否则市场上根本就买不到。对于这些产品,我相信在我国军工企业的努力下,一定能实现国产化。

4. 中兴怎么办?中国怎么办?

这次中兴被美国政府禁售电子元器件,麻烦很大。基本上是灭顶之灾。虽然被禁售的美国产电子元器件有可能找到日本欧洲乃至国产货代替,但是所需时间太长,原因如下:

导入替代电子元器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从未用过的元器件,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需要很长的时间,下面是一些例子:

a. 最容易替代的是一些电阻电容类的无源器件。基本上只要出一版新的电路板PCBA,经过一段时间的可靠性测试,就可以量产。总共需要的研发时间也就是数周。

b. 如果是涉及到无线电的射频器件,替换起来就麻烦多了。因为这些射频元器件直接影响到产品发射出去的电磁波,除了新PCBA需要经过可靠性测试以外,无线部分还需要送交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无线方面的测试,比如谐波,杂散方面的测试,取得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认证,比如欧盟的CE,美国的FCC认证。而且在研发方面还涉及软件参数的调整。这个流程至少需要数月时间。

c. 如果是产品的核心处理器要更换,那就更麻烦了,因为这涉及到软件。如果新的处理器所用的操作系统和原来的都不一样,那就相当于整个产品重新研发一遍。甚至原来十几年在原有操作系统上所积累的大量软件代码,全都需要移植甚至重新编写。整个新电路板PCBA需要把所有的测试流程都重跑一遍。整个流程需要的时间就是数月乃至数年了。

总之,即使有替代品,中兴公司也会面临数月乃至数年没法出货。更何况,可能真的有些元器件只有美国能生产,其它国家没有,这就没办法了。请记住,电子产品中涉及的电子元器件成百上千,有一颗你买不到,你的产品就造不出来。手机行业有一个经典的风险控制失败的例子,就是爱立信手机,由于研发时没有选择更多供应商,爱立信手机的几颗重要芯片全都由飞利浦美国新墨西哥州工厂生产,结果2000年3月该工厂发生火灾,导致爱立信手机至少半年不能出货,最后爱立信被迫宣布退出手机市场, 之后重新与索尼合资成立索爱。中兴这次遇到的问题可比当年爱立信严重得多,确实是灭顶之灾。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这次中兴自己去跪舔美国政府是没什么用的,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在贸易战上为中兴争取机会。最近不是美国高通公司要收购恩智浦公司,需要中国政府批准么?这简直是送子弹上门啊。

从另一方面讲,中国政府必须把电子元器件行业尤其是IC行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了。

网上有些文章做情绪性地宣泄,说什么中国市值第一的是茅台,让我们挥舞着茅台酒对抗英特尔吧。还有人说,共享单车烧钱五六百亿,怎么不见中国政府投资电子元器件产业呢?说这样的话的人是对中国近些年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投资一无所知。下面我就做些介绍。

中国对民用电子元器件行业大规模投资是近十年内才开始的,之前经济实力不足,实在没钱投那些天价的工厂。而近些年来的投资,非常有针对性。2017年全球电子元器件的总市场是4000多亿美元,中国占了一半多,约2300多亿美元。这其中90%以上靠进口。进口额最大的是各类屏幕和闪存内存芯片,约有七八百亿美元。屏幕方面,LCD是现在的技术,OLED是未来的技术,韩国三星电子的AMOLED屏幕占了全球95%的份额。闪存和内存方面,三星和韩国海力士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如果拿下屏幕和内存闪存的市场,我们的进口电子元器件就会减少至少三分之一。那么就看看中国在这两方面的产业布局吧:

八个OLED厂子在建,每个投资额都是四五百亿人民币!都在未来两年内量产!可以预计,两年之后,三星对OLED产业的垄断将被彻底打破。

另外LCD面板厂,在过去十年,我国已经建设起了十几个,目前还有几个高世代LCD面板厂在建设,每个投资额也是四百亿人民币以上。

屏幕厂的世代线划分是按照基板的尺寸决定,基板越大,世代越高。AMOLED目前最高的就是6代线。LCD最高的是10.5代线。屏幕都是从基板上切割下来的,每世代线都有一个最经济的切割方法,通常是切割成6块相同的屏幕。去年底京东方合肥10.5代线量产,最经济的切割方法是切割成6块75寸屏幕面板。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LCD生产线。京东方为了保证利润率,偏向于将75寸面板做成8K分辨率。所以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会看到一批国产电视机上市,75寸8K分辨率。

这是已经开工建设的闪存和内存厂。注意投资额的单位,B是指Billion,10亿美元。是的,长江存储的投资额是240亿美元!是的,紫光南京DRAM工厂投资额是105亿美元。紫光控股了长江存储。说句实话,长江存储的产能只是三星的一个零头,技术上也比三星落后一代(我在前面讲过,三星目前在量产64层堆叠,明年将量产96层堆叠,而长江存储今年刚量产32层堆叠,明年将量产64层堆叠),但是,三星已经无法再控制闪存的价格了。更何况紫光的胃口不止一个长江存储,紫光规划在南京和成都各再建一个3D NAND Flash工厂,总投资500亿美元。

上面总结的只是目前国内大笔投资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一部分,民用IC企业还有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厂,还有其他一些公司的工厂,投资额都是动辄四五百亿人民币起。还有人抱怨中国风投烧了五六百亿在共享单车上吗?和中国在电子元器件产业的投资比起来,共享单车烧的那点儿钱算个屁。

可以预测,两三年后,中国民用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率将会有一个飞跃。最大的利空是韩国三星,因为中国挑选的第一个战场都是三星的当家产品。想当年三星手机因为电池爆炸事件市场占有率急跌,而三星利用它在闪存市场的垄断地位,让闪存的价格涨了三四倍,结果当年三星集团不但没有因为手机销量巨降而亏本,反而盈利数百亿美元。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再有了。估计未来三星会打出降价牌以打击中国新生的屏幕和内存闪存企业,我们不用怕,有发改委在,玩儿死它!

毫无疑问,这次中兴事件后,中国政府会更加疯狂地投资电子元器件行业。除了砸钱以外,还有更多的政策扶持。最近几周我就听说,满足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可免5年企业所得税。这两天我在几个投资人的微信群里,见到投资人非常踊跃,投资行业每年都会推一个“风口”概念,毫无疑问,今年的风口将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早在去年初,我有个深圳的朋友和深圳华强北的一群电子元器件分销大佬们吃饭,其中有几个大佬靠打磨二手芯片冒充新品发财,所有的人都看好投资芯片封装厂甚至晶圆厂,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行业底层的动力!我相信,在政府,投资人和行业底层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将在未来几年疯狂发展。

打了这么多鸡血,在最后,我也想泼一点冷水。即使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拥有了和美国一样的实力,就不受任何威胁了么?未必。要知道,强大如美国,电子元器件也做不到100%国产化。这是因为电子元器件的品类太多太多,一个国家怎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门类全占领,总是会有国际分工。还记得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在九十年代初合写的《日本可以说不》么?当时海湾战争刚打完,被媒体吹嘘为硅对钢的胜利。盛田昭夫在书中公然说如果没有日本的芯片,美国就打不赢这场战争!所以我们应当看到,美国也有一大部分的电子元器件依靠进口。但是美国和我国不同之处在于,它进口电子元器件的原产地,日韩台欧,在政治上全是它的盟友(或傀儡),贸易争端可能有,但绝对不会出现因为政治原因而卡脖子的问题,日韩台欧全都没有这个胆子。所以美国的电子元器件国际供应链是完全可控的。那中国呢?未来中国肯定还会有一部分电子元器件需要进口,日韩台欧会不会跟着美国对我们禁运?是有这个可能的。如果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追求100%国产,这在经济上一定是不合算的,结果会导致我国的电子产品成本升高,有价格劣势。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还有,我还要强调,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我们不缺钱,缺的是人才和技术积累,除了给研发人员开出有竞争力的工资,还需要社会环境和科研体制的改革,才能留得住人。这是要经过漫长的努力才能补上的课。我们不能指望看到国产电子元器件在短期内打遍全世界。

总之,我对国产电子元器件行业是谨慎乐观的。这次中兴被禁运事件,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契机,就像1999年炸馆事件导致中国重整军备一样,美国一定会为这次事件惊醒了巨龙而后悔!

全球最大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公司Cadence停止对中兴服务

$
0
0
4月20日消息,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元器件、软件等产品,为期7年。这意味着中兴产品的很多关键零部件将断供,不仅如此,近日全球最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公司Cadence的内部邮件流出,邮件称将停止对中兴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Cadence是一个专门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软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计技术(Electronic Design Technologies)、程序方案服务和设计服务供应商。自1991年以来,该公司已连续在国际EDA市场中销售业绩稳居第一。全球知名半导体与电子系统公司均将Cadence软件作为其全球设计的标准。Cadence公司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在全球各地设有销售办事处、设计及研发中心。
这意味着,中兴即使想要自主设计芯片,也将失去最基础的EDA工具,当然,国内也有EDA企业,但有分析指出,中国本土EDA企业和国外EDA三大巨头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至少是20年,特别是Cadence、Synopsys以及Mentor一直稳居EDA行业的前三甲,每年整个EDA行业总收入的70%都装进了他们的腰包。
显然,美国对中兴的禁令后果可能会比想象的更加严重,因为禁令似乎也适用于转口贸易,因此任何其他使用美国知识产权的公司都将被阻止向中兴通讯出售产品。禁令可能会对产品链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并且还会涉及非美国芯片供应商,如联发科或三星。
--------

中兴又遭受一个打击。

美中贸易战中的“我们”和“他们”

$
0
0
作者: 胡少江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愈演愈烈,特朗普本人虽然在口头上一直向习近平表达“甜蜜的爱意”,但是在行动上却是不断出快招、狠招:先是对进口的铝材和钢材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继而根据301特别调查的结果,公布了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输美产品的征税清单,涉及金额约为500亿美元;随后更是宣布要对另外的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最新的进展则是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大型电子企业中兴公司销售高技术产品,理由是中兴公司违反禁令向伊朗销售高技术产品和在美国政府的调查和处罚过程中撒谎。
中国方面在口头上非常强硬,但是在行动上基本上是被动应对。“绝不害怕”、“坚决回击”、“同等规模、同等力度地反击”、“奉陪到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等已经成为中国外交部、商贸部、驻美大使近来对美国使用的日常用语,也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段子手们的笑料。截至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反制措施的主要目标是美国的农产品、汽车、飞机等产品,据说这样做是根据“精准打击”的原则,针对特朗普总统和共和党的票仓地区,影响美国中期选举的选情,从而迫使美国政府收手。
在这场贸易战中,颇令人感到耐人寻味的是两个国家里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和普通民众的表态。两个国家分别与进出口相关的种植业、制造业和贸易商人的反应都在预料之中,他们毕竟是靠美中贸易吃饭的,美中之间贸易摩擦对他们直接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当然,他们在两个国家中的相对地位并不相同:美国对华出口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中国对美出口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则要大得多,尤其是如果将中国通过香港等周边地区向美国的间接出口考虑进去,这个比重更是要大许多。
如果说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相关方对美中贸易冲突的表态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两国的公众舆论对美中贸易的态度却十分不同。由于美国媒体相对公开透明,几乎所有的不同意见都可以得到表达,人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大众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特朗普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他们认为中国的体制不透明、国家干预多,尤其是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侵犯更是让美国人感觉到吃了大亏。而在中国,虽然官方媒体表达的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但是在互联网上大多数的中国人却并不对中国政府和企业表示同情。
贸易纠纷似乎是国家利益的纠纷,其间“我们”和“他们”的划分应该十分清晰。但是,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观察,民间舆论中出现的“他们”似乎多于“我们”,太多的中国人在看中国政府的笑话,在奚落中国政府不遵守法律,尤其是在中兴公司遭受美国政府发出的大额罚款和禁运惩罚之后,中国的网民更是一边倒地批评中国政府与具有政府背景的相关企业,指责他们浪费财政资源做表面文章和进行虚假宣传。反观美国国内的舆论,虽然也有不少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批评,但大多是就贸易论贸易,并没有展开到政治、社会等领域。
换言之,美中贸易似乎对中国国内产生的分化更加明显。中国内部的“我们”并不理直气壮,相反那些被视为“他们”的声音却不绝于耳,虽然政府到处封网删帖,但还是力有不逮。这是不是因为中国人不爱国呢?似乎也不是。因为这些中国人对政府对企业的批评大都有理有据。其实说到底,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中国政府与中国普通民众的疏离。这个政府的权力不是来自人民,他们平时也并不对人民负责,他们在国内的暴力压制早就在民间种下了不满甚至仇恨。这正是中国国内的“他们”多于政府眼中的“我们”的根本原因。
----------------------

“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也”

被制裁的是“中国芯”更是“中国心”

$
0
0
继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与中兴交易7年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又一致投票决定,禁止美国电信运营商采购存在安全风险的外国产品,目标直指华为、中兴。其实,被制裁的不只是“中国芯”,更是“中国心”。美国商务部就中兴事件总结的“五不”教训,昭示的是对中国政府、中国公司不守国际规则的制裁。而中国官方引导舆论发出自主开发芯片、打破美帝封锁的呼声,昭示的是中国在科技强国口号下对科研分工协作、国际贸易规则的轻蔑。
藉反对制裁煽动爱国爱党
对于“中国芯”被制裁,中国舆论的主调是展示“中国心”,强调自主开发芯片等尖端产品的必要性、逼切性,甚至呼吁要拿出当年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精神和动员力。这种论调的依据,一是美国打响贸易战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纲领,禁止美国公司与中兴交易7年,刚好到2025年,这是最直接的证据;二是以西方国家为主于1994年签署的《瓦森纳协定》(Wassenaar Arrangement)一直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也是由美国主导。
因此,反对美国制裁中兴、华为成为时髦的爱国口号,既有五毛叫嚣美国封杀对华芯片出口,中国“自主研发的春天来了”,又有官媒借机宣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远见卓识,铺天盖地都是他的指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
藉反对西方国家的制裁煽动爱国爱党热情,再宣扬领袖的英明神武,是中共一贯的宣传策略。只不过,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今日,民众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有网民揶揄:“今日最励志的口号是:芯片我们迟早会造出来的,但美帝永远酿不出茅台”、“自家的头牌‘高科技公司’一打就趴下,多少显示了大国崛起的成色”。
中国官方的宣传,掩盖了中兴违反与美方就向伊朗输出监控设施等而达成的认错认罚协议的基本事实,忽略了中国公司应该遵守国际规则的问题,忽略了中共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分工协作的原则,混淆了《瓦森纳协定》缔约国可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而不是反华的西方联盟,其缔约国包括中国的战略伙伴俄罗斯在内。
中国公司未吸取五不教训
尤应指出的是,美国商务部去年公布中兴向伊朗出口敏感产品证据时,曾同时为中兴列举“五不”教训,包括不要撒谎及伪造纪录、不要销毁证据、不要指望用保密协议掩盖罪行、不要在调查期间重启犯罪行动、不要留下违法合作策略的白纸黑字。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还在报告的结尾特别声明:“我们要正告世界:游戏结束了。凡是蔑视我们的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法律的,都不能逃脱惩罚,他们将承受最严重的后果。”
而中兴也好,其他中国公司也好,显然没有吸取教训。由此可见,美国今次制裁中兴,不只是芯片的技术问题,更是道德、规则、制度问题。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的评论强调“发展国产芯片,这事不能再拖了”,但有中国学者反驳:“应该是‘惩罚不道德的商业行为,这事不能再拖了’。”也有学者指出:“面对‘缺芯’难局,‘对抗性思维’不是解决方案。”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言论难以撼动“中国芯”问题所反映的中国科技界工业界的山寨心、御用文人的爱国爱党心、中共对抗西方游戏规则的强国心。
--------

玩死不守规矩/做假成性的共匪以及同样不守规矩/做假成性的共匪国的企业。

芯片产业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

$
0
0
想起十几年前参访韩国三星,当时非常震撼的三点:
一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哲那一代韩国人‌‌‌‌“超越日本‌‌‌‌”的顽强愿力,在红红火火的家电时代就看到芯片‌‌‌‌“点石成金‌‌‌‌”的巨大优势,下决心力排众议,超前投入巨资上芯片生产线,而且一代一代线连续投入,终于在芯片上超越了日本,占据了消费电子产业的上游。今天三星手机一路下滑,但三星电子的业绩仍然强劲增长,靠的就是上游领域的芯片制造。
第二,李秉哲当年决定上芯片生产线,反对意见很大,但他说服了政府,据说当年政府把日本给韩国的赔款支持了三星的芯片巨赌。后来我又带记者回身到韩国采访韩国当年的‌‌‌‌“重型化之路‌‌‌‌”,半个月采访电子、钢铁、航运、航空等民营巨头,了解到一个事实:当年韩国有过一次国退民进,政府不但强力支持几大民间企业集团,而且还把本来是国有的钢铁、航空企业私有化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的‌‌‌‌“国有资产流失‌‌‌‌”担忧和大讨论。韩国政府、百姓、企业在‌‌‌‌“超越日本‌‌‌‌”的愿力/合力,值得中国学习。
第三,投资芯片产业的经历,积淀起了三星血脉里的‌‌‌‌“半导体基因‌‌‌‌”:每代晶圆线投资额巨大,一代线投资失败,整个三星可能就会倒下,所以三星人上上下下,危机意识非常强。说到底,芯片再重要也是个商业产品,没有企业家精神,很难持续发展
简单说,发展芯片产业,第一还得靠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不能靠政府直接做;第二,芯片投资巨大,回报时间长,只靠民间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不行,还得华为京东方这样的大企业上;第三,政府需要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企业家安心做长期投入
【】@伯林的微博:美国拥有那么多的核心技术,但只是果。而产生这一善果的原因却有很多,最重要的几点:讲信用的商业环境;信息能自由获取,自由流动;大学内学术研究不受限制;知识产权受到强有力的保护;尊重人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政府为企业减税,至少让企业敢拿出钱来搞研发。具备这些条件,产生一些引领世界的高科技企业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想对那些‌‌‌‌“刀枪不入精神‌‌‌‌”的后裔说:对不起,核心技术真的不是你喊几句口号,想搞就能搞出来的,抓着自己的头发不能离开地球。
掌握核心技术的思维本身就是急功近利,创造能产生核心技术的大环境才是正道。那时候结出来的善果就不只是一点核心技术了。
【】@阑夕:中兴这个事情,犹如一面镜子,相当清晰的暴露出来一些平日里人五人六的角色,时常表示应当尊重规则、诚实守信,然而一旦到了真正检验原则的时刻,就很快表现出‌‌‌‌小农意识,只认亲疏,不认道理,动辄大国博弈/全球阴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就是闭口不看中兴是怎么把美国商务部当成傻逼一再欺骗的。
贼挨打了得到的教训是体格不够强壮,马基雅维利大概都瞧不起这样的逻辑。甚至也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够得上事件的讨论资质,很多愤怒的声音还以为是美国霸道不让中国企业跟伊朗做生意,明明是美国因为制裁伊朗的原因禁止本国技术流入伊朗,中兴如果没用美国的芯片,想怎么跟伊朗做生意都没毛病,但是你既然用了美国的产品也签了协议,就要遵守人家的约定,结果整个拙劣的操作手法被做成了PPT挂在商务部的官网上警示众人,也是前无古人了。如果不能具备最基本的常识,就根本无法承认中兴挨揍和贸易战是不相干的两条线,在非传统禁运领域,所谓美国卡你芯片脖子也是一个被民族主义构建出来的画面,它在本质上是把一家公司的行为不端绑架到国家利益上,拉着国家为企业还债。
真要认为这种事情可以和国家利益捆绑、谁的拳头大,谁才有权欺负别人,那你为啥不索性撕毁现在签的所有国际条约、把境内的外资财产全都充公呢?反正落后才挨打、先下手为强嘛,何必钻木取火。
我是没看到什么屈辱的,真要说起屈辱,被中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恐怕才是倍受屈辱的那个,太惨了。
【】@黄晓磊HXL:听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老师讲,在北京聘用研究助理难得很,主要因为生活成本太高,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所能拿到的收入都没法抵得上越来越贵的房租。
于是他们就聘用北京郊区的农民。城市的扩张让很多农民坐拥了不少钱,有的因为拆迁,有的因为出租房子。有钱了时间也就多了,尤其是妇女同志们。关键是有钱了之后,不怎么在乎工资,虽然每月拿三千块工资,但人家更在乎跟知识分子打交道及做科学的感觉。所以他们工作很认真,据说熟练工提取的DNA质量比研究生们还高。

Nginx OAuth2 proxy with Github and auth_request

$
0
0
  1. Create a new project: https://github.com/settings/developers
  2. Under Authorization callback URL enter the correct url ie https://tlb.nversion.dk/oauth2/callback
Download and install: https://github.com/bitly/oauth2_proxy
Testing:
oauth2_proxy -client-id="<Client id>" -client-secret="<Client Secret>" -provider="github" -cookie-secret="<random string>" -ail-domain="*" -upstream file:///dev/null
Nginx config file:
location=/oauth2/auth{
internal;
proxy_passhttp://127.0.0.1:4180;
proxy_set_headerHost$host;
proxy_pass_request_bodyoff;
proxy_set_headerContent-Length"";
}

location=/oauth2/start{
internal;
proxy_passhttp://127.0.0.1:4180;
proxy_set_headerHost$host;
proxy_pass_request_bodyoff;
proxy_set_headerContent-Length"";
}

location=/oauth2/callback{
auth_requestoff;
proxy_passhttp://127.0.0.1:4180;
proxy_set_headerHost$host;
}

location/{
auth_request/oauth2/auth;
error_page401=/oauth2/start?rd=$uri;
# First attempt to serve request as file, then
# as directory, then fall back to displaying a 404.
try_files$uri$uri/=404;
}
/etc/oauth2_proxy.cfg:
client_id="<Client id>"
client_secret="<Client Secret>"
provider="github"
cookie_secret="<random string>"
email_domains=[
"*"
]
upstreams=[
"file:///dev/null"
]
github_org="nversion"
/etc/systemd/system/oauth2_proxy.service:
# Systemd service file for oauth2_proxy daemon
#

[Unit]
Description=oauth2_proxy daemon service
After=syslog.target network.target

[Service]
# www-data group and user need to be created before using these lines
User=www-data
Group=www-data

ExecStart=/usr/local/bin/oauth2_proxy -config="/etc/oauth2_proxy.cfg"
ExecReload=/bin/kill -HUP $MAINPID

KillMode=process
Restart=always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from http://tlbdk.github.io/nginx/oauth2/auth_request/2016/04/14/nginx-oauth2-with-githhub.html 

中兴其实是做了背锅侠(所以说,在共匪国,企业做大了,就有做‘背锅侠’的危险)

$
0
0
早上,中兴创始人带着两个现任头头儿在机场的照片在朋友圈里流传,据说他们是去美国谈判。听到这种言论我都想笑,谈判?跟谁谈判?你当美国法律是你中国法律呢?我们知道,中兴这次受处罚实际上是他们不严格执行美国商务部的处罚所导致的。本来,人家美国对它进行罚款,它老老实实地执行就好了。但是,它又耍小聪明才导致了现在的结局。对于中兴来说,它现在除了没有折扣的执行判决,没其他出路。如果再搞小动作,譬如他们最新声明所说的“积极沟通及应对”,面对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处罚。要知道,在美国,不执行法院的判决那绝对不是像中国这么容易的,你找上面给法官点压力,然后就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了。如果中兴这次胆敢搞小动作,譬如说玩点中国式聪明,新的处罚恐怕更加严厉。当年大清是怎么挨打的?不就是因为总是在签了约以后不执行然后被收拾,被收拾了以后再认错签约,然后还是玩小聪明不执行,最后被打得鼻青脸肿,割地赔款,民不聊生,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吗? 所以,对于现在的中兴来说,唯一的出路只有一个: 召开股东大会,根据这次因为公司某些高管刻意违法所做的赔偿损失数额,确定执行过错责任人欺诈股东的惩罚后,然后分配剩余资产,回收全部股票,宣布破产。至于说现在他们有没有钱赔偿给员工?我看很难,因为中兴是国企,用员工自己的话来说,上面是不把他们当人看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员工跳楼那种事,所以,员工赶紧自求多福,向同业公司送出个人简历,力争在其它公司尽快谋得新职位,以能继续支付房贷吧。
对于中兴来说,现在该做的就是赶紧利用现有库存将存货卖光,能收点钱就收点钱,因为没有关键零部件也就意味着没有产品,把现有合同执行下去,以免巨额的违约罚款。我们知道,中兴的手机芯片、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手机玻璃、光学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来自于美国的高通、博通、英特尔、美光、甲骨文、康宁等科技巨头,短期无法找到能保持相同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甚至根本没有替代产品。替代产品在日本买不到,因为日本的经济产业省的安全保障信息协会的禁令跟美国政府有关条令是挂钩的,就是日本人想赚钱,也一定不会越过美国的警戒线。中兴也不可能在欧洲等其他地区找到完整、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即使有,还需要更换基站和服务器的芯片,相当于把产品重新设计一遍,重新设计不算,还需要很长时间做可靠性试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这么长时间中兴是无法坚持的。
我看网上有人说,中兴有300多项自主专利,我更是想笑,这些专利能否变成产品尚不可知,即便是变成了产品,那得猴年马月?这种公司能挺到那个时候吗?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处罚期是七年,这七年,他们拿什么给8万员工发薪水?把他们在南山科技园的地卖了做房地产?这个时代做房地产还会有机会吗?增发股票?也就是说在股市里发出借款欠条,可是现有的股票都会马上变为废纸,有人买它的新股吗?贷款?那就别提了,哪个银行敢把钱借给中兴?中兴用什么抵押?没有抵押就得有担保,其他公司不可能给它担保,除非政府,可是,这8万员工可不都是生产线上的,大多数是技术人员,年薪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借钱那也得是上千亿的,政府哪个部门敢出面担保?
转型?做什么?做洗衣机的控制板、电视机主板、机床控制器、乃至电子监控,汽车电子控制板等民用产品?倒是可以做,但关键是这些产品市场已经被现有厂家瓜分,中兴来做,除了说自己技术领先,实际有没有竞争能力很难说。总之,需要用上美国芯片的通讯业务他们是别想做了。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研发人员会大量跳槽,因为如果做上述民用产品,他们的工资会降一大半,根本不能养家活口,要知道,中兴的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大部分都是房奴啊。 组织另一个影子公司,然后继续中兴目前的业务?呵呵,别逗了,这次要不是是他们的中层搞另一家公司代理自己的产品,被美国盯上,中兴也不会倒这么大的霉。你想啊,你连几个高管全额发了奖金的事儿人家都能掌握,你们搞个影子公司,让你现在的全体高管和研发人员转到新的影子公司?那是痴人说梦。
卖掉公司?让别的公司兼并,然后改头换面继续玩现在这套靠美国CPU为核心零件,然后加个外接线路板、弄个外壳,再配个短短的程序软件就当自己的产品卖?对不起,想都别想。这种被美国司法部门盯上的公司没人敢买,谁敢买,都有可能被拖下水,一同被处罚。
当然,很多人不明白,中兴的事情,其实也是中国人,为了意识形态付出的开拓市场的成本。至于这种为了意识形态开辟的市场的运维成本那更是高了去了,我就不说了。国人究竟还要付出多少代价,那就要看运势了。
中兴这次也算是背锅侠,他们为啥要卖东西给伊朗?那是因为你懂的原因。我们看特工电影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台词:“这次你去敌国执行任务,如果成功,不会有奖章、不会有提升;但是,如果失败,不要指望我们会出面解救你们,我们会否认你与我们有关系。”所以这次商务部说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话,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因为单项事件而丧失国际声誉,在未来谈判中,对中共自己不利。按照这个发展,中兴现在还有人救吗?
至于小粉红喊贸易战,拜托长点脑子吧。人家希望你入世以后发展,然后慢慢地变成一个能跟大家坐一起喝杯咖啡的人,所以才卖芯片给你,你不念人家的好,反而整天挑衅,牛逼,喊自己要当世界老大,人家惹不起你,人家不卖你芯片,不行啊?你以为人家美国不卖你芯片,自己公司没损失啊?邓小平当年咋说的来着?要埋头发展,不要在国际上领头,不要说过头话,不要生事…….要韬光养晦,你们现在在干嘛?
希望中兴事件能惊醒一部分国人,然后,励精图治埋头做事,做生意的时候别老为了交某些“老朋友”而得罪世界老大。通过这件事,如果中国人依然认为美国不卖芯片给中兴是垄断技术,是贸易战,那么你们的大脑真该充值了

MediacenterJS

$
0
0
A NodeJS based Media center

What is MediacenterJS?

MediacenterJS is a media center (like for instance XBMC) running completely from the comfort of your browser. The backend is based on Node.JS with ExpressJS and JADE templates. The MVC structure allows developers to add a plugin to MCJS with ease. The server application runs on Windows, MAC and Linux systems, the client runs in every modern browser (Chrome is preferable though).

Who is this for?

Although services like Netflix or HBOgo are really awesome, they do not have every media you might enjoy or already own. Especially if you're born before the streaming age like me, you'll probably have a lot of media locally somewhere. So, if you want the convienence of the aformentioned services, but you want to use your own media, this app is for you!

User manual

Installing MediacenterJS
Guidelines media library
Using the remote control
FAQ

Developer manual

Explanation plugin framework
Start building an plugin using the plugin generator
Helper functions
Front end and view explantation
Create a new theme

Current features:

  • Routing
  • MVC 'App' Framework
  • Clientside setup
  • Dynamic dashboard
  • Keyboard controls
  • Movie indexing
  • Multi-language support
  • Display movies, tvshow and music information
  • Local caching of information and images
  • Transcoding and playback of movies, tv shows and music
  • Subtitle support
  • Weather information based on location
  • Basic screensaver
  • I3d tag support
  • Remote control
  • Plugin manager
  • Page visibility API
  • YouTube app
  • Version manager
  • Device manager
  • Parental control functionality
  • Basic scheduled tasks

Supported file formats:

Video: AVI/MOV/WMV/MP4/MKV/MPEG
Audio: MP3/M4a

Known issues:

  • Device streaming still in heavy development
  • Seeking beyond buffer not working yet.
Be sure to check the open issues before filing a new one. If you're filing a new issue, be sure to mention your NodeJS version (node -v in a terminal or prompt) and the platform (eg Windows or Ubuntu, Debian etc) you are running the MCJS server on.
Also check out what i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and/or fixed on MCJS Trello page: https://trello.com/b/czjyYsFi/mediacenterjs

from  https://github.com/jansmolders86/mediacenterjs

node-gyp

$
0
0


Node.js native addon build tool

node-gyp is a cross-platform command-line tool written in Node.js for compiling native addon modules for Node.js. It bundles the gypproject used by the Chromium team and takes away the pain of dealing with the various differences in build platforms. It is the replacement to the node-wafprogram which is removed for node v0.8. If you have a native addon for node that still has a wscript file, then you should definitely add a binding.gyp file to support the latest versions of node.
Multiple target versions of node are supported (i.e. 0.8, ..., 4, 5, 6, etc.), regardless of what version of node is actually installed on your system (node-gyp downloads the necessary development files or headers for the target version).

Features

  • Easy to use, consistent interface
  • Same commands to build your module on every platform
  • Supports multiple target versions of Node

Installation

You can install with npm:
$ npm install -g node-gyp
You will also need to install:

On Unix

  • python (v2.7 recommended, v3.x.x is not supported)
  • make
  • A proper C/C++ compiler toolchain, like GCC

On Mac OS X

  • python (v2.7 recommended, v3.x.x is not supported) (already installed on Mac OS X)
  • Xcode
    • You also need to install the Command Line Tools via Xcode. You can find this under the menu Xcode -> Preferences -> Downloads
    • This step will install gcc and the related toolchain containing make

On Windows

Option 1

Install all the required tools and configurations using Microsoft's windows-build-tools using npm install --global --production windows-build-tools from an elevated PowerShell or CMD.exe (run as Administrator).

Option 2

Install tools and configuration manually:
  • Visual C++ Build Environment:
    • Option 1: Install Visual C++ Build Tools using the Default Install option.
    • Option 2: Install Visual Studio 2015 and select Common Tools for Visual C++ during setup. This also works with the free Community and Express for Desktop editions.
    • Option 3: if you already have Visual Studio 2015 installed and did not install the Common Tools for Visual C++ during setup, you can File -> New -> Project, pick any of the options under Templates -> Other Languages -> Visual C++ then Okand Visual Studio will offer to install the Common Tools for Visual C++ with a "Install Missing Features" / "You need the Universal Windows App Development Tools to develop Windows app projects." dialog.
    💡 [Windows Vista / 7 only] requires .NET Framework 4.5.1
  • Install Python 2.7 (v3.x.x is not supported), and run npm config set python python2.7 (or see below for further instructions on specifying the proper Python version and path.)
  • Launch cmd, npm config set msvs_version 2015
If the above steps didn't work for you, please visit Microsoft's Node.js Guidelines for Windows for additional tips.
If you have multiple Python versions installed, you can identify which Python version node-gyp uses by setting the '--python' variable:
$ node-gyp --python /path/to/python2.7
If node-gyp is called by way of npmand you have multiple versions of Python installed, then you can set npm's 'python' config key to the appropriate value:
$ npm config set python /path/to/executable/python2.7
Note that OS X is just a flavour of Unix and so needs python, make, and C/C++. An easy way to obtain these is to install XCode from Apple, and then use it to install the command line tools (under Preferences -> Downloads).

How to Use

To compile your native addon, first go to its root directory:
$ cd my_node_addon
The next step is to generat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build files for the current platform. Use configure for that:
$ node-gyp configure
Auto-detection fails for Visual C++ Build Tools 2015, so --msvs_version=2015needs to be added (not needed when run by npm as configured above):
$ node-gyp configure --msvs_version=2015
Note: The configure step looks for the binding.gyp file in the current directory to process. See below for instructions on creating the binding.gyp file.
Now you will have either a Makefile (on Unix platforms) or a vcxproj file (on Windows) in the build/ directory. Next invoke the build command:
$ node-gyp build
Now you have your compiled .node bindings file! The compiled bindings end up in build/Debug/ or build/Release/, depending on the build mode. At this point you can require the .node file with Node and run your tests!
Note: To create a Debug build of the bindings file, pass the --debug (or -d) switch when running either the configure, build or rebuild command.

The "binding.gyp" file

Previously when node had node-waf you had to write a wscript file. The replacement for that is the binding.gyp file, which describes the configuration to build your module in a JSON-like format. This file gets placed in the root of your package, alongside the package.json file.
A barebones gyp file appropriate for building a node addon looks like:
{
"targets": [
{
"target_name": "binding",
"sources": [ "src/binding.cc" ]
}
]
}
Some additional resources for addons and writing gyp files:

Commands

node-gyp responds to the following commands:
CommandDescription
helpShows the help dialog
buildInvokes make/msbuild.exe and builds the native addon
cleanRemoves the build directory if it exists
configureGenerates project build files for the current platform
rebuildRuns clean, configure and build all in a row
installInstalls node header files for the given version
listLists the currently installed node header versions
removeRemoves the node header files for the given version

Command Options

node-gyp accepts the following command options:
CommandDescription
-j n, --jobs nRun make in parallel
--target=v6.2.1Node version to build for (default=process.version)
--silly, --loglevel=sillyLog all progress to console
--verbose, --loglevel=verboseLog most progress to console
--silent, --loglevel=silentDon't log anything to console
debug, --debugMake Debug build (default=Release)
--release, --no-debugMake Release build
-C $dir, --directory=$dirRun command in different directory
--make=$makeOverride make command (e.g. gmake)
--thin=yesEnable thin static libraries
--arch=$archSet target architecture (e.g. ia32)
--tarball=$pathGet headers from a local tarball
--devdir=$pathSDK download directory (default=~/.node-gyp)
--ensureDon't reinstall headers if already present
--dist-url=$urlDownload header tarball from custom URL
--proxy=$urlSet HTTP proxy for downloading header tarball
--cafile=$cafileOverride default CA chain (to download tarball)
--nodedir=$pathSet the path to the node source code
--python=$pathSet path to the python (2) binary
--msvs_version=$versionSet Visual Studio version (win)
--solution=$solutionSet Visual Studio Solution version (win)

Configuration

node-gyp responds to environment variables or npm configuration
  1. Environment variables take the form npm_config_OPTION_NAME for any of the options listed above (dashes in option names should be replaced by underscores). These work also when node-gyp is invoked directly:
    $ export npm_config_devdir=/tmp/.gyp
    or on Windows
    > set npm_config_devdir=c:\temp\.gyp
  2. As npm configuration, variables take the form OPTION_NAME. This way only works when node-gyp is executed by npm:
    $ npm config set [--global] devdir /tmp/.gyp
    $ npm i buffertools
from https://github.com/nodejs/node-gyp

What is MV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VC

$
0
0
MVC stands for Model–view–controller. It is a software architectural pattern for implementing user interfaces on computers. It divides a given software application into three interconnected parts, so as to separate internal representations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ways that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to or accepted from the user.

Components of MVC
1) Model: It specifies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data in a 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the high-level class associated with it. It is the domain-specif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data which describes the working of an application. When a model changes its state, domain notifies its associated views, so they can refresh.
2) View: View component is used for all the UI logic of the application and these are the components that display the application’s user interface (UI). It renders the model into a form suitable for interaction. Multiple views can exist for a single model for different purposes.
3) Controller: Controllers act as an interface between Model and View components. It processes all the business logic and incoming requests, manipulate data using the Model component, and interact with the Views to render the final output. It receives input and initiates a response by making calls on model objects.


Advantages of MVC
1) Faster development process: MVC supports rapid and parallel development. With MVC, one programmer can work on the view while other can work on the controller to create business logic of the web 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developed using MVC can be three times faster than application developed using other development patterns.
2) Ability to provide multiple views: In the MVC Model, you can create multiple views for a model. Code duplication is very limited in MVC because it separates data and business logic from the display.
3) Support for asynchronous technique: MVC also supports asynchronous technique, which helps developers to develop an application that loads very fast.
4) Modifica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entire model: Modifica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entire model because model part does not depend on the views part. Therefore, any changes in the Model will not affect the entire architecture.
5) MVC model returns the data without formatting: MVC pattern returns data without applying any formatting so the same components can be used and called for use with any interface.
6) SEO friendly Development platform: Using this platform, it is very easy to develop SEO-friendly URLs to generate more visits from a specific application.

Disadvantages of MVC
1) Increased complexity
2) Inefficiency of data access in view
3) Difficulty of using MVC with modern user interface.
4) Need multiple programmers
5) Knowledge on multiple technologies is required.
6) Developer have knowledge of client side code and html code.

Types, Features and Classes of IP Address

$
0
0
The IP address is a familiar term for most computer users. An IP address is the unique numerical address of a device in a computer network that uses Internet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 The IP address allow you to pinpoint a particular device from the billions of devices on the Internet. To send you a letter, someone needs your mailing address. In the same sense, one computer needs the IP address of another computer to communicate with it.
An IP address consists of four numbers; each can contain one to three digits. These numbers are separated with a single dot (.). These four numbers can range from 0 to 255.

Types of IP addresses
The IP address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hey are listed below.
1) Static IP addresses
2) Dynamic IP addresses
Let us see each type in detail.

Static IP Addresses
As the name indicates, the static IP addresses usually never change but they may be changed as a result of network administration. They serve as a permanent Internet address and provide a simple and reliable way for th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static IP address of a system, we can get many details such as the continent, country, region and city in which a computer is located, Th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 that serves that particular computer and non-techn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precis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locale of the computer. There are many websites providing IP address lookups. You can find out your IP addresses at http://whatismyip.org/.

Dynamic IP Addresses
Dynamic IP address are the second category. These are temporary IP addresses. These IP addresses are assigned to a computer when they get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each time. They are actually borrowed from a pool of IP addresses, shared over various computers. Since limited number of static IP addresses are available, ISPs usually reserve the portion of their assigned addresses for sharing among their subscribers in this way.
Static IP addresses are considered as less secure than dynamic IP addresses because they are easier to track.

IP Version 4 and IP Version 6
The two versions of IP addresses currently running are IP versions 4 (IPv4) and IP versions 6 (IPv6). There are many features with these two versions.

IP Version 6
The IPv6 is the most recent vers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As the Internet is growing rapidly, there is a global shortage for IPv4. IPv6 was developed by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IPv6 is intended to replace the IPv4. IPv6 uses a 128-bit address and it allows 2128 i.e. approximately 3.4×1038 addresses. The actual number is slightly smaller as some ranges are reserved for special use or not used. The IPv6 addresses are represented by 8 groups of four hexadecimal digits with the groups being supported by colons. An example is given below:
Eg: 2001:0db8:0000:0042:0000:8a2e:0370:7334

The features of IPv6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Pv6 are listed below.
1) IPv6 provides better end-to-end connectivity than IPv4.
2) Comparatively faster routing.
3) IPv6 offers ease of administration than IPv4.
4) More security for applications and networks.
5) It provides better Multicast and Anycast abilities.
6) Better mobility features than IPv4.
7) IPv6 follows the key design principles of IPv4 and so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IPv4 to IPv6 is smoother.
These are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IPv6 when compared to the IPv4. However, IPv6 has not become popular as IPv4.

IP Version 4
IP Version 4 (IPv4) was defined in 1981. It has not undergone much changes from that time. Unfortunately, there is a need of IP addresses more than IPv4 could supply.
IPv4 uses 32-bit IP address. So the maximum number of IP address is 232—or 4,294,967,296.
This is a little more than four billion IP addresses. An IPv4 address is typically formatted as four 8-bit fields. Each 8-bit field represents a byte of the IPv4 address. As we have seen earlier, each fields will be separated with dots. This method of representing the byte of an IPv4 address is referred to as the dotted-decimal format. The bytes of the IPv4 is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two parts. The network part and the host part.

Network Part
This part specifies the unique number assigned to your network. It also identifies the class of network assigned. The network part takes two bytes of the IPv4 address.

Host Part
This is the part of the IPv4 address that you can assign to each host. It uniquely identifies this machine on your network. For all hosts on your network, the network part of the IP address will be the same and host part will be changing.

IP address and classes
The IP hierarchy contains many classes of the IP addresses. Broadly, the IPv4 addressing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ive classes of IP address. All the five class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first octet of the IP address.

The classes of IPv4 addresses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the IPv4 address are the following:
1) Class A address
2) Class B address
3) Class C address
4) Class D address
5) Class E address

Class A Address
The first bit of the first octet is always set to zero. So that the first octet ranges from 1 – 127. The class A address only include IP starting from 1.x.x.x to 126.x.x.x. The IP range 127.x.x.x is reserved for loop back IP addresses. The default subnet mask for class A IP address is 255.0.0.0. This means it can have 126 networks (27-2) and 16777214 hosts (224-2). Class A IP address format is thus: 0NNNNNNN.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Class B Address
Here the first two bits in the first two bits is set to zero. Class B IP Addresses range from 128.0.x.x to 191.255.x.x. The default subnet mask for Class B is 255.255.x.x. Class B has 16384 (214) Network addresses and 65534 (216-2) Host addresses. Class B IP address format is: 10NNNNNN.NNNNNNNN.HHHHHHHH.HHHHHHHH

Class C Address
The first octet of this class has its first 3 bits set to 110. Class C IP addresses range from 192.0.0.x to 223.255.255.x. The default subnet mask for Class C is 255.255.255.x. Class C gives 2097152 (221) Network addresses and 254 (28-2) Host addresses. Class C IP address format is: 110NNNNN.NNNNNNNN.NNNNNNNN.HHHHHHHH

Class D Address
The first four bits of the first octet in class D IP address are set to 1110. Class D has IP address rage from 224.0.0.0 to 239.255.255.255. Class D is reserved for Multicasting. In multicasting data is not intended for a particular host, but multiple ones. That is why there is no need to extract host address from the class D IP addresses. The Class D does not have any subnet mask.

Class E Address
The class E IP addresses are reserved for experimental purpose only for R&D or study. IP addresses in the class E ranges from 240.0.0.0 to 255.255.255.254. This class too is not equipped with any subnet mask.
Viewing all 2048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